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当前货币战的本质在于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个月来,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各国的汇率之争,是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然而,实际上货币战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种反应。这种失衡不仅是发展速度上的失衡,同时也表现为流动性失衡、真实购买力失衡。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反映,它既与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有关,更是贸易失衡、货币体系失衡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美日中三国是世界三大经济体,都存在着庞大的“债务黑洞”,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本国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三者的债务问题不尽相同,对世界的影响也迥异.  相似文献   
3.
美国控制中国2/3信用评级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6月27日,在新华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如此警告说,目前中国亟待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舆论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对危机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评级机构的运作盈利模式本身就是华尔街一个组成部分(请看本栏目文章《揭秘评级机构背后的盈利模式》)。今年以来,信用评级问题一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事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欧洲债务危机(请看本栏目文章《三大评级机构引爆欧债危机》),一个是7月11日,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国家信用等级报告,此举被视为一种另起炉灶的做法,改变了由西方评级机构垄断资本市场的局面(请看本栏目文章《与西方评级机构抗衡大公首发中国声音》和“美国控制中国2/3信用评级市场》)。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11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期间,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受到了多国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6.
金融改革总体设计方案,具有先行特点并实现了多个方面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地方带动全局,以此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金融体制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统一内外资税费是我们整体税费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一改革的宗旨是解决公平问题。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内外资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为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并没有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而是绕过体制就事论事。只要存在利益争夺,就会不断有新的矛盾出现,再协调,也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欧洲央行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胀,而美联储开启“印钞机”,事实上导致美元贬值,欧元区通胀压力增大;但另一方面,由于财政紧缩政策的限制,欧洲央行效仿美联储的可能性较小,这就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在通胀隐忧和欧债危机之中艰难平衡。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事关一国的金融安全,信用评级机构对本国市场主体的错估会导致价值因低估而蒙受巨大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会从根本上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