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复杂,化债并不意味着消除债务,也不应一味强调压减支出和项目,而要注重系统思维、债务效率、制度完善以及道德风险防范,有力构建“防风险、促发展、建机制”的良性互动。为此,应统筹安全与发展、兼顾当前和长远,推进“省级政府负总责、县市政府主体责任、分类化解债务、合理分担风险、中央强化激励约束”的机制,采取“缓释+转化+化解+转型+发展+改革”的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方式来治理风险。短期来看,核心是降低广义政府债务利息负担、缓释流动性风险、遏制违规举债势头,加强中央与地方共治、财政金融协调、风险合理分担,统筹各种资金资源化债,将债务率降低到合理区间;中长期依然要回归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机制构建这一根本上来。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各国政府债务急剧攀升、风险凸显,有必要基于债务可持续性理论、各国财政规则和政策实践视角,探索不确定性下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之道。从理论看,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核心是偿付能力和流动性风险,但存在测度难和不确定性大的问题,因此需聚焦中长期杠杆稳态性、当期债务流动性和利息负担,既考虑经济增长、利率等因素,还要通过财政规则或政策等注入确定性。近年来,各国财政规则兼顾纪律性和灵活性,强调中期预算平衡和支出约束,但仍存在债务失控和不确定性风险。各国政府债务耐受性差异大,应从债务的流量、存量、治理等维度综合考察风险。我国则应前瞻性防范化解制度、结构和局部风险,从不确定性和动态跨期视角促进经济增长、确保中长期杠杆稳定性,完善财政规则、制度和政策等以注入确定性与灵活性,同时,优化债务管理制度和结构,提升风险对冲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2017年中央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来,虽然纳入财政部债务系统内的隐性债务化解较快,但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仍快速增长,其收益率走低、风险逐步凸显,加快推动转型刻不容缓。融资平台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一般国企,其市场化转型面临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约束,也面临债务化解难和资源能力不足等现实矛盾。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地方实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谋划,并分阶段和分类实施。短期看,应理顺政企关系、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结合市场化转型目标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不再新增隐性债务,尤其重点防范化解高风险地区风险、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看,应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基础上积极地从体制机制、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破解,转型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实体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