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美两国经济的本质性差异出发,通过刻画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循环路径",构建了包括央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斯塔克尔伯格及古诺模型,进而模拟出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对本国经济的间接贡献、合意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以及最优外汇储备投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风险资产的规模将影响外汇储备间接转化为美国对中国FDI的比例。同时,中国央行外汇储备规模及投资策略对危机时期的反应不足。改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的主要方法包括降低居民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居民消费,以及大力发展中国金融市场,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8—2011年期间93个国家和地区1043个观测值,运用Logit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模型探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导致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以及银行监管是否会抑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在创造流动性的过程中会增加自身风险,从而增大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体而言,资产端创造过度的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创造的过度或过低的流动性均会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资本监管可以适度降低因流动性创造而产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据此,本文认为,在促发展、防风险的有机统一过程中,引导银行创造适度规模的流动性,并结合稳定的监管政策,是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将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导外资银行增加东道国的信贷可得性,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是目前理论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信贷供给的关系,从市场均衡结果、社会福利、成本效率等几个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必然增加一国的总体信贷水平、也并不必然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整体社会福利,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监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金融机构逐渐将原先自行承担的业务转交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如何控制业务的风险,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务符合监管的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金融服务外包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对世界上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我国制定金融服务外包指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改革”(林毅夫,1989),但这一特点不适用于中国的金融业。政府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改革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强制性”特点。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为特点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谢平,2004),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银行作为各国救助银行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术焦点之一。本文借鉴了Shleifer and Vishny(1998)的政府决策模型,构造了政府注资银行的福利函数以决定最优注资额度,从而将政府注资额度内生化;同时,本文在银行寡头垄断模型的范式下将政府、银行和企业部门三者纳入博弈框架,揭示政府选择不同的注资银行政策对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对1991—2002年间日本银行系统性危机所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日本1999年3月的注资对存贷款市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同时也揭示了政府最优注资额度及其对银行贷款边际利润和存款边际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惩罚性的注资银行措施可以遏制银行存贷款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刘澜飚  李贡敏 《财经研究》2005,31(11):17-2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9.
批发融资市场拓宽了银行的投融资渠道,提升了银行流动性管理效率,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波动与风险传染。随着金融市场定价机制与信息披露准则逐渐完善,刚性兑付(较高的偿付优先级)将导致批发投资者降低自身的同业监督动机,增加银行负债的滚动风险;“打破同业刚兑”的政策冲击在短期可能增加批发投资者提前收回资金的动机,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增强批发融资市场的风险承担能力。此外,基于同业存单市场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政策冲击造成银行在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方面呈显著分化趋势,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因素进一步反映出了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的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