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创新产品延迟商业化会影响新产品的项目价值。运用基于实物期权法构建的价值模型分析了延迟创新产品商业化时企业生产或供应能力的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背景下,有效违约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常用的战略行为之一,也成为专利质押融资系统面临的新型且影响重大的信用风险。在解析大数据背景下有效违约风险的产生及其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用风险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针对性的贷后风险演化过程,并分析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而研究系统信用激励策略。结果表明,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专利的价值和贷款本息设置合理的信用激励机制,可有效降低大数据背景下有效违约信用风险的发生,实现长期稳定合作状态;同时,对守信企业适当让渡利益,对违约企业适当提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规制专利质押融资生态系统有效违约行为。  相似文献   
3.
专利成果合作产业化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专注于技术创新的研发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有实力的综合型企业而言,专利成果自主产业化并不见得有成本优势。基于实物期权的合作产业化价值评价表明,在成本不确定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合作产业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选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分辨不同成本状态时合作产业化带来的价值增值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理性决策合作与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商业银行发放专利质押贷款的意愿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二是在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中,商业银行风险回避系数与激励力度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三是在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信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参与和支持对信用风险分担效果的改善并不明显;四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融资信用风险分担的效果与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广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更好地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规范专利质押融资市场交易行为,完善专利质押融资监管规则,解决相关参与主体之间利益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要重视其他参与主体的协作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多元、平衡、协调、可持续的信用风险分担体系;三是要坚持以违约概率准确测量作为风险分担协作的前提,保障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增强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四是要借助市场化的金融工具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交易、转移、对冲和分散,实现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可持续运作。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技术为大数据背景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解析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来源的基础上,探究区块链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调控的耦合性,进而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研讨区块链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易主体的信用策略,并通过Vensim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产权权利方按时还款时金融机构所给予的奖励、双方的融资信息共享量、金融机构对于融资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等要素对博弈均衡状态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区块链平台信息技术成本、奖惩力度、激励系数以及风险系数等指标的合理调控,促使博弈均衡状态向产权权利方选择“守约”的理想状态演化,从而打造优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生态。  相似文献   
6.
7.
有可替代性和时间贬损的不确定条件技术专利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专利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模型都只是基于最严格条件的评估模型而放宽某一个条件,但技术专利价值是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同时综合作用的。有可替代性的不确定条件技术专利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模型同时考虑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引进方投入的不确定性基于某点的变化越大,专利的期权价值也趋于增大,因此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是成本,也蕴含机会,是有挖掘价值的;而专利技术的可替代性和专利的时间贬损会大幅降低专利期权价值,并且与专利价期权价值成反比,因此是必须控制的两个因素,评估时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交易是一种新型且重要的知识产权转化形式,交易系统信用风险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成为调控系统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系统信用风险分担结构问题的基础上,将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业务场景相结合,探讨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信用风险结构及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方案,进而基于区块链构建信用风险分担关系博弈模型,通过对风险偏好系数与风险分担比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系统节点的智能协同策略。结果表明,基于智能合约的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比例受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直接影响,对风险最具主导力的参与方承担较大比例的风险可使系统风险净收益达到最优,区块链能够有效实现系统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智能化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