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孙永健 《中国西部》2011,(23):116-117
又是一年长空呜雁,芦花飞扬,又是一年桃李飘香。转眼间自己在这里已度过了二十个年头,然而我无怨无悔。永远忘不了二十年前的那一个早上,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一双双新奇的眼睛里出现。从此,一只洁白的粉笔,一块神奇的黑板,把我引向一条漫长的路,引向无穷智慧的境地。无论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还是学生的一声“老师好”,都已成为我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最珍视的时光。从此教师这个职业便与我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全球化,每一个人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量越来越多,并且知识和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更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应该以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固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分析,用科学的发展观,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一旦陷入了模式化的怪圈,便意味着失去了创新的功能,逐步走向思维的凝滞,进而失去生命,同时也必然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失去其原本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最终走向消亡.相反,如果一种事物能够不断创新,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傲立群雄,这种事物最终会充满意趣,并以其活力来影响世界,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4.
孙永健 《特区经济》2008,(10):281-282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而水资源是区域能够顺利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性要素。通过探讨水资源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层银行企业化,就是要把现有专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成以经济实体的身份在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的前提下,只追求自身利润为目标的,综合经营各种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基层银行企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基层银行企业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的范围越来越广。既然是商品经济,存在市场调节,那么,首先就必须完善市场。我们知道,商品经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自有资金,它只占资金来源很小比例;而专业银行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由他人的债务构成的。这些负债主要是存款与储蓄,它们在银行资金来源中占绝大部分,其增减变化对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制约着银行资金的运用。因此,负债管理对于银行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关键是使自然资源和生产活动达到平衡状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通过水权制度的建立对水资源进行多方面的管理能够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大大缓解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基础,进而有力的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邮电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通信生产的直接承担者。邮电企业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是全程全网的联合劳动,只传递信息不生产实物产品,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用户的消费过程,是服务性行业,并具有自然垄断独家经营的性质。长期以来,邮电部门没有很好地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在宏观上调控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节,而往往过多地依赖于行政手段,形成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在微观方面,企业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庸,缺乏活力,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经济责任制考核不健全,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用循环经济的眼光看待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将其与国外做法相比较,得出进一步改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措施:借鉴德国的运作模式,建立收购—转运—处置的中介机构;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领域的绿色化和循环发展;应当对公众开展有效的引导和宣传,使循环经济理念影响企业和公众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些孩子怎么了?这是一个普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撕开皮肤写下的文字,看着滴血的心,有时彻夜难眠。我们的中学教育缺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更主要的是优良的传统品质。传统美德的沦丧,将会使中华民族教育之舟驶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