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继云 《商场现代化》2012,(33):183-184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党风和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从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价值链动态链式训练平台"训练平台完成《财务会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社会经济背景下,岗位工作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场景,不同经济主体岗位角色分工明确,业务定位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感和职业感,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文章首先从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入手,介绍了价值链动态链式训练平台的构建原理,进一步阐述《财务会计》课程在本训练平台应用的特点,重点对《财务会计》课程在本训练平台的创新实践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教学老师应用此平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政策上和实践中首次承认了非流通股和A股“同股不同权”.并以“对价”的方式确认了A股含权的事实。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政策上和实践中首次承认了非流通股和A股“同股不同权”,并以“对价”的方式确认了A股含权的事实。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但在会计核算方面,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从目前试点公司公布的方案看,支付对价的补偿方式基本有三种:送股(扩股或缩股方…  相似文献   
6.
资不抵债子公司不同于一般子公司,其净资产非但不存在, 而且还出现了负数,即子公司净资产亏空超过了股东的投资金额(以下称“超额亏损”)。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文对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与否、现行的超额亏损处理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一、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继云 《会计师》2012,(22):52-53
<正>一、引言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由于存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具有种类繁多、计价方法多样、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的特点,所以企业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平衡利润的蓄水池,从而达到粉饰经营业绩、夸大资产的目的。通过合理设计、认真实施科学的存货内部审计程序,关注企业存  相似文献   
8.
资不抵债子公司不同于一般于公司.其净资产非但不存在.而且还出现了负数.即子公司净资产亏空超过了股东的投资金额(以下称“超额亏损”).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屡见不鲜。本对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与否、现行的超额亏损处理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继云 《审计文汇》2003,(12):37-38
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国家政局的安定团结,为房地产业带来了企盼已久的发展春天,众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介入行业竞争。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孙继云 《商业科技》2010,(34):159-160
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是政府、高校、企业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运行机制就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这一机制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互动的成效。因此,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从创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动因入手,分析了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弊端,进一步阐述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在创新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构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最后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