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流动性、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进行了理论分析,由于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功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存在复杂的理论关系,进而分析了国内由于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引起的流动性膨胀和通货膨胀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积极扩大国内的虚拟经济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解决国内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末以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各家银行陆续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数据集中工程。在此过程中,基层科技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面临怎样的转变,我们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以此为视角,就数据中心体系下如何实现科技集约、协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于银行权力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首先构建了涵盖银行权力、银行风险承担以及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理论模型,在理论上研究了银行权力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进而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银行层面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银行权力能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细分样本分析发现,银行权力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城商行、农商行的流动性创造较国有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易受到银行权力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银行风险承担在银行权力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银行权力即银行参与非传统业务的程度提升能够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进而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因而本文认为,应鼓励银行合理和适度参与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保险代理等非传统业务,进一步促进银行的流动性创造,从而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加快金融网络建设,实现金融业务网络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八五”时期我省金融网络系统建设情况作一些回顾并对我国金融网络未来的发展作一些探讨。一、广东金融网络系统建设现状“八五”期间,全省金融系统计算机应用已从单机处理银行业务,发展到能联机处理银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当前银行业数据中心快速推进的现状,对区域数据中心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科技管理体制调整需求和变革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适应数据中心发展模式,落实整合一体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建立与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整体设想,旨在以持续的、科学的管理保障区域数据中心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已经超过显性债务,不仅压缩财政政策空间,还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涵盖常态化监测机制、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动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并取得了积极效果,部分地区隐性债务化解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个别地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且面临政府和市场对“隐性债务”的认定仍存差异,问责机制强化主体责任但也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存量债务化解制约增量改革,政府评级加大高债务地区金融风险,城投公司转型困难等问题。对此,有必要针对长效机制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隐性债务管理方式,以存量债务化解推进增量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