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刊自经济与法推出一年多来,受到了不少读者热情赞扬,有的读者说,此栏刊登的文章,有实效性、针对性;也有的读者说,以个案说法,配以名仲裁员、名律师分析,对如何解决常见的国际贸易纷争很有启发。这些,都是对编者的极大鼓励。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于新一年的国际贸易背景,我们拭目以待,密切关注。为了进一步办好经济与法栏目,从本期开始,本刊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合作,特邀有关专业人推出个案点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上海A公司与新加坡B公司洽谈一笔70万美元的出口散货。双方基本达成协议后,B公司提出,为减少银行费用,要求在收到A公司正本提单传真件5日内,电汇30%赁款,其余70%货款以信用证结算。双方合同中约定,只有在T/T支付30%贷款后,B公司才能获得信用证下的提单等凭证;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广泛运用.我国不少学者建议将其用于不良资产处理,但是从资产证券化的逻辑结构,不良资产自身的特点,我国的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国外的经验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给资产证券化市场及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入手,得出目前不宜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结论,建议以其他方式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