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训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新机制,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各级党政领导需要研究的工作。2000年以来,荆门市针对现行国库收付过程中出现的弊病,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促进了财政工作的良性循环,全市共取消各类收入过渡户139个,归并帐户358个,各类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单一帐户进出,资金运行的全过程都处在政府的监控之下,使收入收得进,支出管得住。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80%,预算外资金专储面达100%,储存额达100%。全市工资兑现率100%,连续第六年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  相似文献   
2.
按照"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国资工作应切实做到"三深化一加强",即,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在发展与改革、调整、监管、党建的关系上,必须以发展为龙头,改革要为发展开路,调整要为发展定向,监管要为发展提速,党建要为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实现湖北走在中西部前列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湖北国资监管工作回顾 2008年的湖北国资监管工作是步履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开拓创新、卓有成效的一年.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调整重组进展快.通过九大板块建设,省属企业的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地方企业去年招商引资重组也做得不错,武汉市国资委推进武重、武锅和长动三家"武字头"企业重组的武汉重工集团,可谓是横空出世,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5.
十五年的改革,尽管计划经济体制因其高度集中、忽视价值规律而被社会进步所淘汰,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计划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中央和地方的计划管理问题上,国家基本明确为中央一级调控,中央、省两级负责的宏观调控机制,而地(市)、县(市)(为论述方便,以下简称“地县”)计划工作目前虽然维持着运转,但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有些茫然,工作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6.
一、探索的实践 1.加强指导监督,完善“大国资”的体制构架。湖北省国资委高度重视国资监管机构的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从2006年起连续六年举办全省国资研讨班,旗帜鲜明地提出国资监管机构“市州要单设、县(区)有人管”,有效引导了新一轮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完善了“大国资”的体制构架。一是国...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盛行的一种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在企业创业和成长阶段,使用好股权激励手段.发挥好激励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湖北三环方向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公司)实施股权激  相似文献   
8.
杨泽柱 《产权导刊》2008,(12):40-44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以“实”字贯穿始终,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领会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取得实效,是当前要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的不利局势,湖北省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了全省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我们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采取各项措施,努力促进湖北国有经济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湖北国有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因此,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