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为中央银行才有。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来实施货币政策意图,是我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传导途径。尽管1993年中央银行开始逐渐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传统的贷款规模向货币供应量转变,并于1998年取消信贷计划,但是贷款规模管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基于我国的国情,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传导机制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以及货币政策是通过什麽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是我国金融界一直争论不休的两个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量的变化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且对国内生产总值有着显着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是通过银行信贷这一传导渠道来实现的,但是效用的发挥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信用渠道理论,并指出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出现了梗阻。然后,具体从银行、企业、个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信用渠道不畅的原因。最后,依据上述分析,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