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发展,人类”理性的光明”突破了蒙昧与黑暗,最终酿成了1 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而其中泥沙俱下,前进路上,带着残暴、血腥.路易十六人头落地,并不意味着流血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战争更将法国和整个欧洲卷入“红”与“黑”交织的激流漩涡、血雨腥风.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世纪儿”,他们的情感、命运、思想和创作,实在与世纪的动荡、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召唤     
在我的家族,传承着一种声音,那就是亲人的召唤。记得小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跟我说起过爷爷的一段经历:抗战时期,爷爷在外面做事情,一天晚上.他从郑州回老家探亲.老家在河南林县(现在的河南林州)太行山区的刘家洼。  相似文献   
3.
如果以小王子的眼光来看《小王子》,我们就不能仅仅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来寻求作品中的奥秘了——“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找寻.  相似文献   
4.
王以培 《金融博览》2014,(23):24-25
到了18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与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启蒙思想照亮整个法国,整个欧洲,以至于日后影响到世界的历史进程.而所谓启蒙思想,即“光明观念”,在法语中是Illumination,当时其实际意义包含两方面,一是用理性的光芒,突破宗教迷信与封建专制的黑暗,二是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光芒.追根寻源,还应该从17世纪的唯理主义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说起.  相似文献   
5.
幽事欲论     
王以培 《金融博览》2013,(17):24-25
我写《幽事》.曾去云台山。时隔数年.我又独自一人.隐居山林。回想起来,上一次离群索居.还是在数年前,那时.我独自去往河南云台山、竹林寺.寻访”竹林七贤”。而今展.当大片竹林涌向窗前,我又想起我在竹林里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净瓶甘露     
王以培 《金融博览》2013,(21):22-23
常年孤军奋战.像我这样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内向”了。说是内向.其实是向内.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已经有一条江,而今晨她是一根紫藤,有诗为证:  相似文献   
7.
正如两极相遇,雅俗相争,原始、文明,柔情与残忍交织共存;红与黑,传统与革命,这两种对立的趋势与色泽,如白天、黑夜,在法兰西的精神气质中,相克相生,转换轮回。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巴尔扎克、司汤达和雨果这三位代表人物。先说说巴尔扎克和他的代表作《高老头》。巴尔扎克几乎和《高老头》中的主人翁拉斯蒂涅一样,“在青年时代就来到了巴黎,贫穷而孤独,他是被不可抗拒的作家天职、赢得盛名的希望吸引到巴黎的。”再说《高  相似文献   
8.
9.
边缘与中心     
毕加索曾经说过大致这样的话:想要毁掉一幅画,就将它置于大厅中央.这样久而久之.人们看见的就不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画框了。而要想善待一幅画.不如将它置于角落或边缘.这样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0.
自从父亲去世,对我来说,大地顿时变得柔软,因为我的父亲安葬在里面。不久前.母亲又去世,让我倍感凄凉——“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父母,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