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物价改革和工资改革,此外,还有一项既定的改革任务,即住房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对完善商品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调控机制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同时,完成这三项改革又各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其难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与资金有关。——假如物价改革中购买力不扩大,则必须作到既给职工补偿涨价损失,而给职工的补偿又不冲击市场。假如工资改革中财政赤字不扩大,则必须在财政经常性收入之外,寻找巨额的提工资资金。而这些资金负担也不能转嫁给企业,因为当前企业也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2.
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证明,实现了三大平衡,国民经济就能健康迅速地发展;破坏了三大平衡,国民经济就遭受挫折。三大平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三大平衡原理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今天,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下,三大平衡规律的作用范围扩大了,意义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已破除了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地方和企业的财力权限扩大了。社会资金的分配多渠道化,财政已不能统包整个国民收入分配,而只能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分配。因此,孤立的直接财政分配,已既不能直接决定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平衡,也不能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生产的供需平衡,既不能直接决定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积累消费比例,也不能直  相似文献   
4.
5.
土地问题是个重大经济问题。古典经济学家历来把资本、土地、劳动并列为社会经济三大要素。马克思在完成巨著《资本论》后,原本计划再写一部《地租论》,生前未能完成。我国过去忽视土地收入问题,财政也未能从土地取得收入。这不但白白放弃了一大块国有收入,且使许多占有地利及级差地租的农村、企业因此取得额外收入和利润,不利于平等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不利于搞好企业经济核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财政既要支持各项经济改革,又要相应地搞好财政、税收制度方面的配套改革。为此,财政部门要树立新的理财思想,扩大理财领域,勇于改革探索,由保障供给型财政转化为经营管理型财政。同时,财政又要改革旧的分配方式,在完善直接调节方式的同时加强间接调节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实行苏联式预算平衡法,而苏联式预算平衡法的制度基础是我们一直实行的苏联式的单式预算编制法。这种预算平衡法和预算编制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需要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勿庸置疑的。我们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主要是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实际含义就是社会管理,商品经济的实质是价值规律作用。人类自从摆脫自然经济,产生社会化生产以来,价值规律和社会管理一直是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任何部门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在深入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和完善财政职能,以利于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财政承担调节社会总供需的职能,必须在两个方面大大加强自己的功能:一是加强自我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