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把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证券监管的研究中,试图提出判别一个监管政策的好坏的事前标准。为给出这一标准,本文提出了激励相容度的概念——激励相容度越高则监管政策就越有效。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我国证券监管中,要制定一个有效的监管政策,首先要改变目前我国监管政策中对券商和上市公司行动的不合理惩罚和激励制度,并且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投资者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杜绝内幕交易;建立有助于促进券商和上市公司选择有利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和市场的长远发展的行动机制,以不断减少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其次,本文还分析了减少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信息不对称和加强监管力度对提高我国证券监管政策有效性的意义。但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本文模型所需信息搜集的困难,所以给出的模型仍然属于一个探索性的理论标准。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事后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政策出台前后市场超额收益变化来判断,而鲜有对政策出台前后市场波动率的判断,由于降低股市波动率是我国政府监管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本文还对政策出台前后的股市波动率进行了评价.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使用事件研究法,容易使人认为我国政府的监管政策是有效的,而事实上,这一结论恰恰表明我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而从本文三次事件前后波动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股市稳定目标并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理性预期假定下,基于证券历史价格和收益信息,不能预测证券的未来价格,即市场是弱有效的。对市场有效性检验无效可能是关于基本价格或者正常收益均衡模型设定有误所导致,借助C-CAPM与行为金融模型可以对"市场无效性"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市场有效性假说仅为一个理想范式,无论从有效性的联立检验角度,还是从非理性投资与金融市场关系的角度,都无法对现实的金融市场是否有效做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风险数量化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研究者给出了形式各异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这些模型依赖不同的假设和信用数据基础。如何在诸多模型中选择适用于自身风险度量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Z-计分和EDF模型,然后利用AR方法对这些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对于所选定样本AR值能较好的反映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