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学良 《商界》2009,(10):104-104
国内民众常常抨击官商勾结,对此我非常理解,但却要提议他们不应该把怨气和愤怒一视同仁地引到“恨官仇商”的极端。无论是依据实际案例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凡是导致民怨民愤产生的官商勾结的严重事件.理智的公民都应该更多地反思当地政府的作用和官员的行为.因为他们才是最有力量和胆量扭曲游戏规则、诱商为“娼”的一方。  相似文献   
2.
丁学良 《董事会》2009,(10):106-106
中国现在掀起了新一轮买房的热湖。和20世纪90年代末大部分家庭是买自住房不同,我了解到,目前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买房是为了投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很多人的养老时间不但长,而且需要的医疗费用变得越来越高。这是很理性的考虑.进一步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希望中国能够通过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放开一个新的就业渠道,那就是允许中国有条件的家庭开办小型私人旅馆,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投资和投资保值的渠道,也是一个富民、增税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丁学良 《董事会》2009,(6):97-97
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能否保留记录,以对公众警觉和个人生活方式发生持续影响,这是评价一个国家的体制及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企业界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关于家族企业的议论越来越多,给我的感觉是,对家族企业的认可和赞同有占上风的趋势。我知道,这些年来您一直致力于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比较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其中的很多研究涉及转型时期中国的企业问题,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再崛起的薄弱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1]来自国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为8.6%。一个大经济实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这样持续的增长,在人类历史上是惟一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薄弱环节也暴露出来,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严重依赖外来技术最近几年,美国政界和商界的一些高层人士,对中国在世界出口份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国出口产品中较高技术含量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个趋势,表示非常的担忧。他们认…  相似文献   
6.
丁学良 《董事会》2009,(7):99-99
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的两年间,我任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的高级研究员,首要任务是协调该基金会参与的两项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全球化对美中关系的挑战,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段工作经历对我刺激最大的一点,是环境污染导致的气候变化多种问题已经造成的、正在造成的以及未来极可能造成的一连串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7.
最近发生在贵州、上海、张家口的暴力事件,以及国外网站刚披露出来的山东拆迁引发的暴力冲突,尽管他们发生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但在一些重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其相似之处至少有三点,很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三位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政治家——英国的撒切尔首相、美国的里根总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放在一起讨论/为什么? 三位政治家的不同 我首先要说明:有关这三个政治家的讨论,要完全清醒地看到他们之间在很多方面根本不同.这些不同很容易列出.  相似文献   
9.
丁学良 《董事会》2009,(12):99-99
最近,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造房子的石膏板出了问题。受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很多房子被摧毁了,要紧急造房子,而美国储存的石膏板不够,以致出现了全国紧急状态的情形。美国的承建商找到中国制造石膏板的企业,因此,那些建造的房子使用的石膏板基本上都是中国提供的。根据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全美用了中国的石膏板造了新房子的户主,最高可能达到10万户,最低恐怕也要在3—4万户,  相似文献   
10.
丁学良 《董事会》2009,(11):101-101
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很少在除了资源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进行尝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跟国企衣身在国内经营长期养成的高级管理层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密切相关说句难听的话,他们作为公司的DNA已经变成他们遗传的一部分了国内的中型企业有几十万家,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五可以到国外进行操作和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