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经济学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地  郭燕青 《技术经济》2016,(12):52-59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较高,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凝聚力较差;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均为区域内整车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且各自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和地理邻近关系网络均与产学研创新网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优化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学小生境理论分析新兴技术演化和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基于网络视角,通过引入期望机制、力量机制和知识机制3个指标维度,将技术创新小生境划分为缺失期、萌发期、胚胎期、原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6个演化阶段。选取我国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各地区技术创新小生境演化阶段的同时,归纳出3种技术创新小生境模式,分别为关键技术主导型、科技孵化支撑型和集成创新驱动型。通过进一步对核心技术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主导、竞争、共生构成了核心技术演化态势。最后,提出了完善自我保护机制、构建协同共生模式和优化创新生存因子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必答题.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针对产业结构间及各产业内部变动趋势,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在教育改革与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新文科建设对经济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经济学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能、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经济学专业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两手抓,为国家经济发展培育接班人。本文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出发,探讨构建经济学专业和思政相互协同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6.
何地  孙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276-277
科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高校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学科资源等独有优势在推进协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着重阐述高校协同创新的意义和提出高校如何参与协同创新的路径,为高校推进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以2016 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 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 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 并进行回归分析, 探讨了网络中心度、 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 凝聚力较差, 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 但产学研合作不足; 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 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