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混凝土坝建设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采用收缩性的波特兰(硅酸盐)水泥和美国提出的分缝分块“柱状法”设计施工方法,它带来工期长、裂缝多、质量次、效益差、不耐久.作者在辩证唯物论哲学思想指引下,实践—理论—实践潜心研究30年,从1958年筑坝的偶然事件到开展研究,再到在吴中伟院士的提议和指导下完成补偿收缩能提高,最后到世界首次实现水泥微观结构优化.我国终于研制成自主创新的WD-Ⅲ型低热微膨胀水泥,并开创“通仓、连续浇筑”设计施工方法,实现混凝土工程建设周期短、不裂、不渗、耐久、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能够真实反映工程耐久性的水泥能概念,即消除混凝土收缩的补偿收缩能。并阐述了以水泥能、减少混凝土温降收缩量的水化热能及混凝土自身抵抗收缩能力的抗拉强度能三者之和作为水泥产品优劣和等级评定划分标准。同时对上述三种能提出了统一定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水泥等级划分以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为标准,它带来与工程实践极不相符的结果,即标准缺乏产品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文以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混凝土工程的抗裂、抗渗、抗冻、抗腐蚀、抗碱骨料反应五大耐久性能的实测量值,将水泥划分成特等、优质、普通、一般水泥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