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钢铁工业乃“国之大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有力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中国钢铁工业正在面临成熟期的“阵痛”:行业产品面临由大变强变精的全面转型,行业整体面临严格的“双碳”达标测试,原料端的安全保供局面面临彻底的改善和转变。今后,在冶金科技助力下,“双循环”模式下产生的巨大内需为钢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内驱动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钢铁工业必须“砥砺前行”。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钢铁工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继续引领全球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金属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金属矿产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40%以上的份额,其中,铁矿石消费占比达到62%,铜精矿消费占比约59%。巨大的消费量使得我国金属矿产品进口数量与日俱增、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价格节节攀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要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均接近或超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矿产,其中,镍、钽、铌、铪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超过90%,铬、钴的对外依存度甚至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2022年上半年大多数时间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已导致下游行业价格传导受阻。2022年6月以来大宗金属价格发生重大分歧,部分工业金属最大跌幅超过30%。但是大宗金属价格下跌对经济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显现,且短期内价格暴跌更使部分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大宗金属长周期运行特点决定了商品中长期看好趋势尚未了结,有效消化价格传导阻滞、纾解下游产业链淤涨成为关键;因此,国家相关部委必须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纾解顶层设计方案,以确保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稀缺金属是指因自然禀赋造成的矿产资源富集于全球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我国十分稀少的金属品种,这些金属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部分关键应用领域是不可或缺或无可替代的。文章具体分析了钽、铌、铬、钴四种金属的供需形势,指出:我国稀缺金属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高对外依存下的单一集中来源供给,因而任何来自资源国的不可抗力或突发事件均可造成我国相关资源的短供或断供。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稀缺金属资源保供稳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使稀缺金属的消费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绝对数量的高位。为切实有效提高我国稀缺金属资源保供稳供能力,必须制定周密的收储策略,强化收储,力保资源稳定;必须大力帮扶我国海外相关资源开发企业,保障中资企业相关海外资源的平稳产出;必须大力推进稀缺金属产业链供给侧改革,避免低效无效产能对资源的占用;必须以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全方位提高我国参与全球金属矿产资源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左更  高勇 《冶金财会》2022,(12):36-42+46
<正>2022年1-10月,在国际、国内众多突发事件困扰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偏大。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础,金属矿业行业呈现严重的行业“滞涨”问题,产业链价格传导瘀滞,行业利润下滑严重。全球经济在近三年疫情影响下开启类似“重启”模式,经济全球化受到多维度的冲击,叠加美元持续加息以及不断突发极端事件和国内反复疫情影响下的供需双降,依旧将构成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众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预计2023年的金属矿产品市场走势将呈分化态势,有色金属总体形势将强于黑色系金属,自2016年以来的“牛市”周期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6.
<正>一、2023年我国采矿业海外投资增长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新的增长阶段近2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持续上行,其中伴随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业资源投资随矿业行业周期亦呈震荡上行态势。2023年,中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上海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和新签订合同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全年总额或将达到200亿美元,达到20年来的次高水平。采矿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采矿业对外投资的增长正推动着中国经济向新的增长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左更  李晓杰 《中国物价》2022,(8):114-116+124
2022年以来,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向产业链中下游及消费端传导压力增大。钢铁行业受成本挤压利润骤降;基本金属价格上涨业已推高下游消费品行业成本;优势金属产业链上中下游博弈持续;新能源电池材料价格暴涨行情导致下游汽车行业普遍涨价。因此,要把“稳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点,充分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普惠提振作用,继续做好金属原材料的“保供稳价”,加大对再生金属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并防范和化解价格传导不畅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国博弈,使得全球经济布局向“割裂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逼迫全球经济“重启”,对中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行业发展仍将围绕工业基础品种和新能源转型金属品种展开。但是自然禀赋的原因造成我国仅依靠国内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所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资源仍将是我国关键矿产资源保障的主要来源。面对当前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必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合作;积极倡导ESG行动工程,在大国外交框架下树立中国形象;大力做好国内稳经济、稳市场、稳金融工作;在关键商品上实施差异化措施,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思路和举措;大力压减国内低效产能,提高行业关键技术和再生金属回收与利用水平,增强行业企业竞争能力;建立国家重要物资“安全回国”通道,全面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钽铌金属资源极度匮乏,全球钽可采储量富集于澳大利亚和巴西,而铌资源则富甲于巴西一国。全球钽供给的2/3来自非洲三国,铌供给则集中于巴西一国。目前,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决定了其在全球钽消费中占近四成份额,而中国则因巨大的粗钢产量位居全球铌消费首位。由于资源稀缺,我国每年大量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导致钽资源的对外依存超过93%,铌资源的对外依存超过99%。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在钽铌消费结构上依然落后于美国。钽铌作为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业原料,市场前景长期看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钽铌市场的保供稳供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多角度促进钽铌产业链发展,提高我国在钽铌市场的全球资源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稀土是中国绝对的优势金属矿产品种。全球1/3的稀土储量富集于中国,但同时中国也提供了全球每年七成左右的稀土产量和九成以上的稀土分离加工产品。长期以来,大量过度的开采使得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势被逐年削弱,其中,中重稀土方面甚至出现70%以上的严重对外依存度。中国稀土资源安全形势十分危急。基于此,建议及时调整国家稀土行业的整体策略,制定周密的行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国内市场为绝对导向,不断有效清出国内低效、无效产能对资源的占用,持续大力提高金属分离技术水平,弥补国内技术短板,不断优化提升再生稀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多角度、全方位有力保障我国稀土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