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违反财经纪律,是指某些单位或个人,为谋取局部和少数人的利益,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妨碍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的行为。1、违反财经纪律案件中,少数是个人所为,多数属单位违纪。单位违纪中有的是集体开会决定,有的是由领导直接决定,有的是经办人提议,领导人拍板。这些违纪,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纪律责任。2、违反财经纪律直接扰乱了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是保护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2.
一、贪污的基本特征贪污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基本特征:l.贪污的主体必须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非上述人员不能构成贪污主体。个人投资、家庭投资、合伙人投资的私人经营的工商户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其人员不是贪污主体。企业中的  相似文献   
3.
受贿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主要有如下特征:1.就企业而言,能够构成受贿主体的一是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的公务人员;二是利用原职务影响而从事经营的离、退休干部或退居二线干部;三是系工人身份受组织聘用或领导委托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职工。2.受贿侵犯的客体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廉政制度。3.受贿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  相似文献   
4.
5.
挪用公款是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财政管理制度,擅自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划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认定挪用公款,必须掌握如下特征:1、挪用公款只能是特殊主体所为。即受组织聘用或领导委托,直接掌握公共财物的支配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构成挪用公款的主体。2、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挪用公款就是将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当行为人满足了自己的某种收益后,将挪用的公款归还国家、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就得到了恢复。但是这种对所有权内容的分割行为,实际上是对公共财物所有权的侵犯。3、挪用公款的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动用,意在用后归还,其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