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独特的股权结构下,再融资后,企业财富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转移情况,得出结论:控股股东通过盈余控制,误导潜在投资者,从而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溢出现象是指机构(企业、地区或行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获取的新知识会通过各种渠道(人员流动或有形产品的信息)溢出到别的部门,但本机构却不能为此收取任何报酬,于是其研究开发动力下降;另外,该机构也会得到来自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减小研究开发成本。本文讨论了我国高技术公司技术溢出的途径与特点,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快我国高技术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诗才  冯琴庆 《特区经济》2005,(10):102-103
1.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非理性现象普遍。部分上市公司非理性的筹资和使用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单纯为筹资而筹资,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有了一定数量且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才募集资金,而是看自身是否具备增发和配股资格,只要具备再融资资格,就会充分利用这种资格,以致出现为了融资而找项目,拼凑项目的怪事。获得的资金缺乏合理的投向,只好存银行、买债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委托中介机构代为理财,或是盲目地搞多元化,轻率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为闲置资金寻找最佳用途,是上市公司维护股东权益的一种表现。并且投资者正是看中融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才投资的,这样利用募集资金不仅有背于股东的权益,也有背于投资者的意愿,同时也违背了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意义,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③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或是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估计不足,使募股后投入的资金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企业的包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