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4篇
  200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密长丰     
罗颖  刘岐 《财经窗》2003,(9):13-16
  相似文献   
2.
随着42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城镇住宅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新中国建立以前相比,城市居民居住水平明显提高,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似生产力发展阶段比较,与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在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上,可以说,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一、住宅投资主体的演变及趋势建国以来,我国住宅投资主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8年,是单一型的国家投资结构;第二阶段是1979年至1988年,是双重型的国家、企业投资结构;1988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开始形成三重型的国家、企业、个人投资结构. 1.单一型的国家投资结构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城镇住宅投资渠道基本上是单一的,建房资金几乎完全由国家包.这部分投资在财政预算中并不是列为专项住宅建设资金,而是与其它公共积累基金混在一起的.在国家和地方的基本建设投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工资制度的演变我国城镇工资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供给制"和"原职原薪"并存阶段. 供给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分配制度.解放初期,对进城后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干部和职员实行相差不大且水平偏低的供给制.全国1100万职工中,享受供给制待遇的约100万人,占9%.1950年7月,财政部规定的《中央级直属各机关1950年度暂行  相似文献   
5.
租售并举,租买自愿,将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长期坚持的方针.但就世界多数国家住房制度演变历程看,积极向居民出售住房,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鼓励居民购买住房,确已成为一项普遍的趋向政策.原因很简单,因为售房回收资金最快.特别是一些生产力水平不甚高的发展中国家,当居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均采取提租售房的办法,不失时机地把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引导到住房方面来.这就要解决是否"买得起"、是否"修得起"等问题.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通过多年的住宅商品交换,建房是根据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建造不同档次的"可支付住宅",同时  相似文献   
6.
刘岐 《财经窗》2003,(7):20-22
  相似文献   
7.
住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住房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永久性课题,也是我国改革中急需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我们特发表了北京市房改办副主任刘岐同志的总题为《住房与改革》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系列文章共分八章:小康与住房、成就与弊端、目标与模式、租金与工资、造价与售价、资金与金融、经营与市场、效果与评价.从本期起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8.
住房制度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二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住房制度. 房改的第一个目标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是推动房改的原动力,也是衡量房改成败的客观标准.房改的第二个目标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消费资金膨胀是我国近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造成消费资金膨胀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国民收入的分配偏于个人时家庭的消费领域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例如住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