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中的政府形象与政府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关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里,加入WTO、政府职能转变、公共危机的频频出现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迫切要求政府重塑自身形象。政府公关是重塑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包括树立全员公关的意识、树立“公众利益至上”的行政理念、有效处理各种信息、公开政府工作人员的有关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过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1978年由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主向以经济建设职能为主的转变,第二次就是当前正在进行并将继续深化的、由以经济建设职能为主向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转变。政府职能的第二次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法治发展的必然。这次转变,在理念层面上以服务理念为第一要义,在运作层面上以协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改革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3.
棉花产业政策是影响棉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棉花产业政策经历的传统政策阶段、政策变革阶段、新政策的调整三个阶段,分析了美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揭示了产生的一系列有效调控效应,从中总结出对我们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个鲜明符号。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和公民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也进入了预算领域。参与式预算在约束公共支出、建设公共服务性政府、培养民主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制约因素,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包括: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预算法制、提高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加大对公共预算改革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呼唤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此应采取“拿来主义”。面对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政民关系、行政观念转变的现实,当前应该注重解决好公共管理的主体问题、行政伦理问题、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依法行政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学对行政行为的分析和规范必须以行政人分析为基础。由西方经济学中引入的“经济人”假设,基于假设适用范畴的特定性、方法论上存在的明显不足,所以“经济人”假设不适合我国公共行政,我国行政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公务人”,其行为假定最大的特征在于集体主义功利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对垄断行业规范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垄断行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一些危害,它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加剧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腐败和权钱交易等,对此应加强政府规制措施,科学界定在垄断行业改革中的政府职能,完善反垄断立法,推进垄断行业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保障和扩大公众参与是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对于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特殊的行政文化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对民族地区发展非常不利.今后应当从政府、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经历了曲折的三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领域、意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表面变化中可以透视其内在的嬗变:从革命型、动员型、激情化向建设型、自主型、理性化转变。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略论行政文化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素琴 《开发研究》2004,1(4):24-26
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 ,行政文化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推动着高效进取的行政管理模式 ,而且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既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共性 ,又有独特的个性 :民族性、宗教观念的影响、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强烈冲撞。这种行政文化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影响有着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表现在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行政文化 ,在规范和制约行政主、客体方面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传统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价值观的冲突进而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行政混乱。因此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重视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