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的关系。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思想同属于笼统的“反现代主义”,即不满于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以现成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各种原则,比如经济上的自由市场制、政治上的代议制、法律上对于个人自由的保护机制,等等。它在哲学中表现为“主体主义”,在知识范围则更具体地表现为分门别类的“科学”,以实证的和观念的真为理想。然而,还有许多流派对这一整套主流模式也持批评态度,比如天主教保守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某种意义上的)浪漫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推行质量管理的初期,企业一般都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如控制图、抽样检查等进行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控制、预测和分析。这虽然可以预防废次品的产生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保持产品质量,降低因废次品带来的经济损失。可是由于产品设计时对制造的技术条件考虑得不周到或者由于工厂设备条件难以充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各种材料,比如有关的海德格尔传记、文章、回忆录、海德格尔本人的著作、通信、和在此问题上的自我辩护等等,就事实与思想两个方面探讨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关系。关于事实的部分首先概述了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解释,然后给出了不同意这种解释的人们所找到的最重要的一些相关事实。从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涉入纳粹运动的动机与程度比人们以前所知者更深,但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有反犹太的种族主义倾向。关于思想的部分在研究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的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将他的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做了对比。这些来源中最重要者是他的解释学化的现象学思路和表达方式,以及恩斯特·荣格尔表达于“总动员”和《工作者》之中的观点。在“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中,他用“对于(当场显示)本性的意愿”代替了尼采和荣格尔的“对于力量的意愿”,阐释了这本性“站立在风暴之中”,就在不屈不挠的“发问”中达到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境域显示”,并因此而“保持住了人民的土与血元气的力量”的特点。这种纯构成化的思路与纳粹的现成化了的反现代主义貌合神离。因此,海德格尔在较短时间内看出了纳粹运动不可改变的技术化本质,并在关于尼采的讲课中批判之。 总之,海德格尔绝不是偶然地  相似文献   
4.
5.
1977年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和日本工程研究所共同开发了 MAP 法。初时主要应用于节能管理工作,以后扩展到生产、检修、安全、物流、质量、采购、开发等管理领域中。目前 MAP 法已在钢铁和化工企业中获得推广。MAP 法的特点 MAP 英语意为地图。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有效性问题,并通过总结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效率化工作所谓效率化工作,是指以工业工程学的方法为主,辅以质量管理、价值工程、运筹学等其他管理技术方法,加以运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各项工作的效率,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素质,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目的。企业效率化工作的项目大致可分成下列各项:(1)作业改进(包括物流中的搬运以及作业场地布置等);(2)减轻劳动强度;(3)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诉讼法学界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发展过程作了介绍,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在我国法学界的变革;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剖析,以民诉法公法属性为视角,试图重新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消解现有理论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繁荣高涨时期,企业界出现横向联合、分散经营,组成企业集团的趋势。到70年代,企业集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经济联合体,同时有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加入大型企业组成的集团,出现“共存共荣”的局面。 TQC型式的新发展 60年代初,日本在推行统计质量管理(S Q C)的基础上,接受了美国菲根鲍姆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T QC),根据国情,发展具有日本特色的全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不能说只有关系到经济活动、市场规模的地方才有“数”,而一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命运,就是一笔可以任意涂抹的烂账,可以不负历史责任地信口开河。当然,这“数”不一定是现成的数字,但却很可能是关乎中华文化的过去与未来的气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