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易信 《中国农村观察》2012,(3):78-86,97
本文以2009年在中国4个主要城市化地区调查的流动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具有更多艾滋病知识的流动人口倾向于强性风险意识,但同时也存在大量流动人口虽具备完善的艾滋病知识而没有强性风险意识。本文证实,艾滋病知识虽能增强流动人口的性风险意识,但由于大量流动人口从事于特定职业,致使其样本人口表现出即使具备完善的艾滋病知识他们也不具有强性风险意识,从而揭示性风险意识的社会文化制度成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防控艾滋病疫情的公共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2021年消费持续缓慢恢复,同时在品类、群体、区域间的分化也较为明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3.7%。展望2022年,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疫情冲击削弱、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等,将促进消费加快复苏,但也面临就业形势严峻、供给约束、物价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6%-8%的增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为抓手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保就业、稳收入、挖潜力,夯实消费长远根基,培育消费增长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经济增长长周期考察,2025年高收入国家门槛将提高到人均GDP约14 100美元。对2035年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景分析表明,"十四五"时期末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但不容忽视的是,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错综复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经济金融风险可能反弹,将给"十四五"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带来风险和挑战。应主动创造于我有利的发展环境,加快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确保"十四五"时期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5.
6.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7.
8.
易信 《经济纵横》2022,(7):33-41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低速常态化、消费引领化、结构高质化、空间均衡化、绿色低碳化等趋势特征,并在民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转型及去碳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形成巨大的投资潜力和需求空间。但有效投资潜力释放和空间扩大仍面临投资渠道不畅、融资渠道不足、投资能力不强、投资环境不优等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应顺应投资变动趋势,抢抓重点领域投资需求潜力大、空间足的机遇,聚焦薄弱环节,完善投资全链条的体制机制,充分挖掘投资潜力,增强有效投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土地制度改革红利释放趋势和情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