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背景,通过剖析国家和地方层面创新发展的形势、梳理国家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指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时代迫切性和政策必要性,继而借助已有创新型城市和都市圈发展与规划实践,明确创新型都市圈"多尺度"、"跨政区"和"超网络"特征以及推进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与条件;结合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从内涵、评价及模式三个视角梳理现有关联研究成果,总结形成创新型城市向创新型都市圈过渡的三大研究趋势:从多元化城市走向系统多样化区域,从创新城市建设走向区域创新协调,从资源单点集聚走向资源全面协同;最后评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托达罗模型,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并结合江苏省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预期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创新飞地是当前区域创新合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城际创新要素流动、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搜集全国范围内的创新飞地信息,探讨了中国城市间创新飞地联系的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城际创新飞地联系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逐渐形成一定规模,飞入地城市以及同时作为飞出地和飞入地的城市分布较为零散,飞出地城市则呈现出围绕飞入地城市向四周组团式分布的特点。(2)城际创新飞地联系具有距离衰减、趋同择优连接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为核心,以省会城市为重要节点,其他城市为一般节点,以欠发达地区飞向发达地区为主导的多尺度和层级化结构。(3)城际创新飞地联系主要受到城市间功能距离和多维邻近性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等方面差异导致的创新位势差是城际创新飞地联系形成的内在动力,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影响创新飞地合作对象的选择,是推动城际创新飞地联系形成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西方经济学“次优理论”和实践当中由于包容欠缺而产生的城市规划失灵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价值取向关注包容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三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包容观以及对应的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包容观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适度的和动态的理性包容.在此基础上,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公共利益的优先性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理性城市规划包容观的内涵,即更加关注公平、更加以弱势群体为本和更加强调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