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的贸易失衡表现为巨大的贸易顺差,有一种观点认为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出口,降低贸易失衡。本文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内需能否促进出口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模型预测,如果企业生产率足够高,可以进行贸易,企业内需的增加总能促进出口数量和出口额的增加,且贸易成本的减小会促进这种效应。我们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这一推论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首先利用半参数估计的Olley和Pakes(OP)方法估计企业生产率,然后控制企业生产率、企业要素禀赋、行业固定效应、地区固定效应和企业所有制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出口企业内需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而且处于规模经济行业的企业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国内销售对出口的作用也高于其他地区和其他企业。另外,本文对不同出口规模的企业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企业出口规模越大,企业内需对出口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发起对华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并且打击力度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印度对中国产品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且手段越来越严酷,具有涉案产品多、确认损害比例高、最终税率高的特点。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产业较为集中,且对不同行业裁定的最终税率具有显著差异。使用Probit方法及行业数据考察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裁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印度当局在进行反倾销裁定时,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因素和中国特定因素,3类因素在裁定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裁定结果也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并且对中国产品有很强的歧视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与其他42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在经典截面引力模型、理论截面引力模型的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中非参数的配对估计方法探讨FTAs对促进中国双边贸易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国2003年开始签订FTAs后,从2003年到2008年,FTAs显著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因此,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开展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以保持我国的出口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林发勤  吕雨桐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102-117+137
在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加速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研究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可显著驱动企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提升,且该影响具有递增的动态效应;知识基础、研发效率、企业生产率和海外业务使跨国并购通过内外兼修的途径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互补性正向促进跨国并购技术协同创新效应。文章从管理者能力、政治关联度和资源互补性三个视角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并购企业管理者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关联以及与目标企业具有较强资源互补性,则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几个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一直占据着经济学的思想前沿。即使在今天,自由贸易、全球化和城市化,也与学术分析上一样,作为大众化的主题经常引起人们的争论。传统上,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是作为经济学单独的分支演变的。但是,最近根据新理论的见解,他们的融合变得更加紧密。该理论见解强调在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确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林发勤  王蕊 《经济学报》2022,(3):96-119
在各种贸易谈判和关于贸易开放的争论中,就业问题一直是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贸易开放对他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大量涌现,其中较为著名的是Autor et al.(2013)在AER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中国综合症”,认为中国的出口显著降低了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就业率。然而我们通过收集这一领域的大量文献并采用新型文献综述工具元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对于中国贸易开放的他国就业效应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存在差异的。研究国别、研究行业、样本数据的观测年份、研究作者的学术国籍等都是导致研究结论相悖的重要因素。元分析主要结果显示:(1)中国的出口在对亚洲国家的就业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中国出口对美国和欧洲并没有显示更为显著的负效应;(2)只有当论文作者全为美国人的时候才得到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3)中国的出口在非制造业部门的研究中发现了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4)中国的中间品出口也显著提高了其他国家的就业。另外,在控制文献研究差异和发表偏倚现象后,结果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代表性出口企业动态随机局部均衡模型来模拟中国2006~2010年的月度出口周期。研究发现,在引入外部需求冲击后,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的出口波动,成功地模拟出我国2006~2010年期间出口的周期变化,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外部需求冲击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增加内需,提高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