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北审计》99年第10期发表了袁晓勇同志《论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建》的文章,读后提点异议与袁晓勇同志探讨。 袁晓勇同志认为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不够完善,含义过于狭窄,应再追加诉讼风险,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诉讼风险。笔者认为,模型中追加诉讼风险这一要素并无实际意义,理由如下: 首先,将“诉讼”列为风险模型之要素,违背了诉  相似文献   
2.
3.
论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从审计行为产生起就已经存在,只不过由于审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审计目的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我国从90年代以后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且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这既影响了审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亦影响了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审计目的的问题重新加以审视和探讨。本文拟从构成审计目的的三要素即审计目的的的主体、审计目的的客体目的的实现方式入手来分析审计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