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动物有自我意识、有内在价值并且是社会化的,所以动物具有权利,但这种权利是道德权利,而不是法律权利。对于动物道德权利范畴的界定,应该从整体和个体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金旺  王韬钦 《消费导刊》2009,(12):142-143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结构有多种分类,不同的组织结构其性质和特点不同,处理方式与事件性质是否匹配、事件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决策者是否拥有对个案的分析处置能力会决定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成败,这决定了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应该根据匹配性原则、情报收集优先原则、区分对待原则、部门联合行动原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韬钦 《经济界》2022,(4):42-47
随着“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提出,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进去航空经济时代,然而现阶段普及推广航空自由贸易区,尚存在较多难点,集中表现为政策优势弱化、经济融合不足、多维度联系较弱,要解决这些问题,为新时期“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增设更多新的“驿站”,必须加大航空产业以及口岸建设政策倾斜、国内航空口岸与腹地经济的联系以及国内区域间口岸间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湖南自贸区特别是长沙片区应突出航空特色,让偏远地区共享发展机遇,以“五力”引领武陵山片区开放崛起:体现循环力,实现内外开放同步推进;优化承接力,加快特色产业借力增长;培育创新力,力争多种资源高效利用;扩大辐射力,推进特色产品国际认可;增强吸引力,促进比较优势塑造更新。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成果表明,与50年前相比,人类可以食用的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少,世界各地的人们的饮食开始趋同化。这项研究成果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告:世界上农作物的多样性正在减少,并可能由此引发世界粮食危机。这个话题是沉重的,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世界上农作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减少的?多样性的减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人类如何采取行动以促使农作物多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显著的发展正外部性,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利用好该正外部性是促进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区域间经济联系促成共同富裕;二是通过加快完善区域间要素流通体系促成共同富裕;三是通过优化区域间利益分享机制促成共同富裕。区域间利益脱钩是制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性增长的主要障碍,如先发达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不充分、区域间的政府合作与竞争因素、区域间发展要素不均等、后发地区发展赶超陷阱等。为此,应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合作竞争、产业融合及支撑要素集约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区域统筹机制,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