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芜崧 《秘书》2015,(2):37-38
选用词语进行表达要与叙述或说话的角度相匹配。比如一方供养另一方,站在父母的角度要说"抚养(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就应该说"赡养(父母)",如果把这两个动词交换,它们就与叙述的角度相悖了。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与叙述(说话)角度有关的语病。1所用词语与叙述角度不匹配(1)唯一例外的是1998年45岁的英国数学家怀尔斯颁发了菲尔兹特别奖,因为他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于1983年获得这一大奖。  相似文献   
2.
刘盼  芜崧 《秘书》2016,(4):34-35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把两种说法或格式糅合成一种,便是语言使用上的"杂糅"。此种语病给人的感觉就是叠床架屋,不伦不类。杂糅的语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词语的杂糅【例1】为何这些人一回到境内,"违法违规者"的形象就毕露无遗?【例2】1941年3月上旬,鼠疫再次暴发,还越发越流行。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和谐美包括声律平仄的搭配、整句与散句的搭配、长句与短句的搭配、节奏急缓的搭配、语序的安排、结构的协调等。语言和谐了,语义就对称和谐了,就不会导致误听误读。  相似文献   
4.
芜崧 《秘书》2013,(1):21-23
领导干部经常面对公众讲话作报告,如果讲得没有水平,像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听众就会不耐烦;如果讲得精彩纷呈,像一杯好茶香气四溢,听众就会欲罢不能。那么,怎样才能使讲话生动有趣、吸引听众、激起共鸣呢?打比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事情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介绍几则经典故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芜崧 《秘书》2006,(7):17-19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说话。特别是在反驳他人的错误观点时,“退一步”能化被动为主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方式就是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正确”,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反驳对方的观点,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有位观众曾经问俄罗斯的著  相似文献   
6.
芜崧 《秘书》2011,(4):16-18
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赢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除了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还因为他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他娴熟精湛的语言交际艺术是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芜崧 《秘书》2007,(4):25-27
所谓借题发挥,是指说话人拿新的情况说事,即对新情况作一番发挥,为正在讲述或即将讲述的话题服务。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不妨巧妙地利用语境中的一些有利因素,作一番精彩的“借题发挥”,以获得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