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范承祚 《秘书工作》2013,(10):14-14
作为《秘书工作》的一名读者,刚刚在该刊2013年第8期的目录上,看到“拆除玻璃墙拉近群众心”一则文题,似曾相识。此题确实引人入胜,令我触“景”生情,从而有感而发,有事可忆。上述标题下的文章,是由一位现职省长的批示展开的。而我则借题,引述一句被尘封多年的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的口头指示,披露一曲中国领导人在任何场合都着眼群众的动人往事。  相似文献   
2.
延水岸边     
范承祚 《秘书工作》2013,(12):20-20
塔山金顶闪光彩,窑洞向阳抒咏怀。延水潺湲流不尽,神州五亿画图开。  相似文献   
3.
4.
范承祚 《秘书工作》2013,(11):58-60
俗话说,人老人少,健康就好。作为一名出生在“九·一八”苦难之年、现已进入耄耋之龄的老人,我的健康状况大致是:思维清楚,耳聪目明,全牙仍属“原装”,老年斑、皱纹鲜见,“三高”表现尚可:退休近20年来,高血脂转向正常,脂肪肝被“摘帽”,血压不高,血糖在少量服药情况下一直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初,我作为新中国首批赴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到地拉那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同年进入外交部工作。随着中阿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以至形成“特殊友好”的岁月,我有幸于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逾百次为周总理做阿语翻译。总理的言传身教、入微关怀,使我倍感亲切,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范承祚 《秘书工作》2014,(12):57-57
正1966年6月底,周恩来结束欧亚四国访问,乘专机飞经喀喇昆仑山脉,通过巴中边界的红其拉甫山口回国。红其拉甫是我国新疆喀什的边贸山口,海拔5000米,常年有七级以上的大风,环境恶劣,风景壮美。当年的客机无法飞越此地山顶的高度,只能在两山之间通过,风险较大。作为随行人员,我亲历了总理专机夜飞山口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出访的最后一站是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送别仪式一结束,随行人员就如释重负。半月国外之行确实很累,大家一进专  相似文献   
7.
考学进北京,要见毛主席——这是20世纪50年代,许多青年人朴实无华的愿望。1953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大学。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命运的安排竟如此巧合: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阿尔巴尼亚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特殊关系的形成,在此后的17年间,我曾近百次在毛主席身边,为他老人家会见阿尔巴尼亚客人做阿语主要翻译,受到领袖多次关注,其中有几次是非同寻常的关注。现在,我可以用轻松、惬意的心情,去回顾昔景,追忆往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