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代中国的城乡是全社会的共同创造,中国古代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三大范畴。广博疆域内,民本思想奠定了公众参与的思想基础,科举体系与书院制度实现了城乡协调与乡村自治的制度建构,千年来多民族的持续共同参与影响并塑造了国人的价值规约;城镇建设中,“公”权与“众”权长期博弈,平民自发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并重构了社会秩序,统治者日益尊重平民的意志与愿望,逐渐积淀出本土化动态演进的城市规划思想;节点营造时,社会各阶层充分融入了景观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各行各业都对自己居住、生活的场所具有殷切的寄托与深厚的情感,共同创造美好人居。溯源中国古代公众参与的特征与本质,对于营建新时代人民城市,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构内生外联的中国特色城乡规划理论体系,以及向国际社会推广本土化的中国民主智慧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水文环境规划思想涵盖国家、区域、城镇等多重空间尺度,在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等视角百花齐放。在国家层面,先贤以系统性的思维认知自然、治理环境、规划都城、建构岳渎体系,形成了整体经营水文环境的世界观;在区域尺度,统治阶级借助水文环境对内加强社会治理、对外实现“耕战结合”,社会各阶层相向而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现了追求水文环境与政治、经济要素相辅相成的发展观;在城镇范畴,地方官府在时空统一性中考察人水关系,在水文环境规划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生态、人文与技术的平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上述思想对我国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探索营建未来城市、完善当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