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小农经济是缘于农民维持生计,依靠多种产品的种植的最低生活保障农业。在最低生活保障农业情势下,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低下,阻隔了农业生产要素与市场的对接,难以走出小农经济的困境。社保制度是一种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的意义更为重大。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其物权属性,发挥土地的所有权价值,逐步消除土地的保障功能,鼓励农民通过市场获利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土地保障功能及其转移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焦点,在中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压力下,土地不可能主要体现生产资料的功能,而是主要体现农民的福利功能。因此,必须在土地承载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农地流转是当前农地改革的基础,应该从农业内部的土地制度创新,实现保障功能的顺利转移和农业外部的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土地资源的流转整合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焦点,在中国农村禾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压力下,土地不可能主要体现生产资料的功能i,而是主要体现农民的"福利"功能.因此,必须在土地承载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农地流转是当前农地改革的基础,应该从农业内部的土地制度创新,实现保障功能的顺利转移和农业外部的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土地资源的流转整合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民社会保障供给模式不同于城市的社会保障供给模式。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体系中国家的正式制度供给和基于农民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互助互惠传统等非正式制度的保障资源供给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农民社会保障供给的多元主体。这三方主体中,国家责任是农民社会保障供给的主导,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民社会保障供给的基础,"乡土互助圈"是农民社会保障供给的必要补充,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基层干部的组织动员是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连结力量。  相似文献   
5.
6.
社会转型中农民对公平的诉求手段发生的转变是当代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客观基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手段由土地均分转向了国家统一的、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均分是保障农民公平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相对收益逐渐降低,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探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及产品创新思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现状和中国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分析,借鉴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分析中国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中相关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的关联影响,特别是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授信产品创新风险价值管理等措施对于商业银行进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银行和金融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