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轼 《中国就业》2006,(10):53-54
回顾上个世纪企业管理核心的演进历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50-60年代以人、财、物的管理为核心的第一阶段;70年代以战略管理作为管理核心的第二阶段;80年代以后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的第三阶段。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里,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有学者在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制度、规章、组织机构、财物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因素则相对更为突出。时至今日,人们已逐渐认同了日本的这种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思维,并试图从中找出规律,获得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对于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热潮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心理。  相似文献   
2.
3.
1月22日,《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该书作重要批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  相似文献   
4.
赵轼 《中国就业》2006,(9):51-52
灵活就业异军突起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三产业逐渐壮大,人们的就业观念也随之产生了的深层次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面前,企业寻求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劳动者呼唤愈加多样的就业方式,各国政府也努力开发更加广阔的就业领域以缓解失业压力。于是,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逐渐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悄然兴起,这就是灵活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在北京联合举行“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张小建副部长主持启动仪式,教育部部长助理郭向远、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炯、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共青团中央青工部部长关海祥出席启动仪式并先后讲话。  相似文献   
6.
赵轼 《中国就业》2008,(9):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就业促进法》明确要求:政府鼓励社会各方面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赵轼 《中国就业》2007,(8):23-25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僦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于12月29日上午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为配合三法的宣传,12月2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联合召开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相似文献   
9.
赵轼 《中国就业》2007,(11):4-4
11月7日至8日,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为展会发来了贺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林用三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视察了展览。中国就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英才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务输出机构、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以及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三个就业工作重点: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群体、农民工。四项政策措施:结合扩大内需保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对企业降压减负,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