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基于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CNKI核心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对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为“占补平衡”“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等,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碳汇角度下的生态补偿、生态保护背景下的土地整治与利用3个方面。当前的研究前沿主要是不同资源或地区的碳汇价值量化和碳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生态资源保护与价值提升相关制度的探索与建议等。未来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研究应重点关注林业碳汇空间占用补偿机制构建和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取得经济效益是一系列转化过程和转化环节的长链。在一定的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其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的大小,往往受制于当时运行的科技转化机制。我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尚存在以下机制障碍:1激励机制障碍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受技术推动力和市场动力双重作用的,前者源于RD机打的技术积累而后看天自企业的生产需要,但我省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表现任:苗先,一般Rto人员政治地①和经济地泣的高胜往往不取庆于地研制的技术是否合生产实用性,而是决定于该技术是否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财政关于生态保护修复支出科目、支出数据,在对支出科目进行分类优化的同时,从支出规模、支出变化、支出结构、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经济关联等5个方面对支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支出总量较小,比重偏低;支出增长不稳定,波动较大;地方对生态保护修复重视不足等结论。基于上述分析,分别从投入机制、事权财权划分、统计体系、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无线通信可能是下一个世纪的主要接入模式。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IMT-2000)和无线异步传输模式(WATM)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互操作的,能够提供高速无线接入的手段。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限制和无线信道传播对系统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上述系统的频谱需求和实现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目前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频谱指配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响耕地撂荒,也会通过影响留守农业劳动力的投入进而影响耕地撂荒,而兼业劳动力只有间接影响;(3)农户非农收入削弱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兼业劳动力)对留守农业劳动力的负向影响进而减少耕地撂荒;(4)农业机械化提高是把“双刃剑”,既增强劳动力外出务工与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的负相关关系,也减弱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与耕地撂荒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当且仅当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度高时,无论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高低,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将不再显著。研究结论:应着力增强留守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激发留守农业劳动力农耕的内生动力;同时,对于不同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的农村地区,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行制度创新,并配套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