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目的:从生态产品完整价值回报和代际价值回报两个视角,应用资源价值构成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探究生态产品供给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升内生动力的策略。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情景模拟方法。研究结果:生态产品供给的内生动力缺失的原因在于供给主体缺乏合理的完整价值回报和代际价值回报:一方面,由于生态价值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推诿抑制了生态价值的实现,部分地区人力资本和人造资本的短板约束了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缺失适用于生态产品供给的社会折现率体系和相关的代际补偿机制导致了生态产品供给在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间存在转换偏差,降低了供给行动的代际回报。研究结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的内生动力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价值评价体系,拓宽生态价值实现渠道,明晰政府在价值实现中的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符合生态产品特点的新代际折现率体系,参照新代际折现率和传统折现率核算得到的净现值差额制定代际补偿标准,探索考虑代际影响的代际金融产品,根据价值替代难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3.
文章在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价值实现案例,阐释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及其主要路径,并对现阶段不同路径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完善建议。研究表明:(1)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现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焦点和难点在于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2)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型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三种主要路径。(3)现阶段不同实现路径面临着差异化的困境,市场主导型缺乏完善的产权机制和交易价格机制,政府主导型缺乏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偿使用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型缺乏特色的经营模式和科学的收益分配机制。鉴于此,应从制度设计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两个维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要素流动视角,探究在空间维度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不同的粮食品种是否存在推动当地粮食增产的直接效应和带动其他地区粮食增产的间接效应。[方法]将粮食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5类不同的品种,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1)机械化发展存在推动当地小麦和薯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存在带动其他地区的稻谷、小麦、豆类、薯类增产的间接效应; 分2000—2007年和2008—2015年两个时间段先后观察,机械化发展对小麦的直接效应和薯类的间接效应发生了从不显著到显著的变化。(2)机械化发展对豆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变为不显著,而间接效应变得显著; 机械化尚未显著促进玉米增产; 所有模型中的播种面积变量都显著影响粮食产量。[结论](1)未来重点关注农机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加大该类农机的研发; (2)注重耕地保护在粮食产量的基础性作用;(3)考虑到农机外包等新时代的特点,调节农机生产,推动农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