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我有件事挺闹心:本打算利用直邮广告招揽客户,可寄出几千份,1个月过去了,咨询电话不到50个!为了这份直邮广告,我可没少费心思,从选择礼品图片到排版印刷,我都是找专业人士做的。印出来的这份宣传资料,无论是质量还是企业产品介绍,都没得说。资料一到手,我就到邮局买了信封,把资料邮了出去,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难道自己的资料不够吸引人,做得不好?在做礼品的圈子里,我有一个哥们,前几年,这家伙就是用直邮广告赚钱的。我把资料拿给哥们看,他看了直拍大腿:“这资料太好了,我看了都想买你的东西!”这下,我糊涂了:连行家都说好,可市场咋就没反应?收藏此文资费0.3元移动9588211050发送代码:0313联通92190350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应该呈现为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等短期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而且潜在增速相对稳定。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产出缺口较小而潜在增速快速下调的现象,以逆周期调控为核心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主流理论难以适用于此情形。因此,本文提出"潜在增速缺口"概念——潜在产出增速与潜在产出合理增速的差值,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宏观政策一般性理论框架来分析宏观政策目标体系重构问题。该理论框架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长期潜在增速与短期产出水平的权衡取舍关系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内。本文得到超越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两个一般性结论。第一,当潜在增速内生决定时,名义刚性会导致潜在增速无效调整,因此需要把潜在增速缺口纳入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中。第二,由于存在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的权衡取舍关系,因此短期总需求管理政策需要对潜在增速缺口作出必要反应。有鉴于此,由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速处于持续下调状态,宏观调控不宜再以产出缺口为零为核心目标。中国宏观调控可持续3—5年适当增加力度,即让产出缺口保持为正以收窄负向潜在增速缺口,这有助于中国经济走出潜在增速与总需求螺旋式下调的局面,并提高宏观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但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却有所下降,只有设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才能较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已有文献从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双失效”、对外开放程度提高、金融摩擦、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等视角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原因,不过鲜有文献深入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实体部门和虚拟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深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滑导致中国经济从无泡沫均衡跌入了泡沫均衡状态,从而使得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了20%左右,可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显示,至少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高1.47个百分点以上,才能让中国经济从泡沫均衡状态回归到无泡沫均衡状态,从而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