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黄列  张洁 《特区经济》1997,(9):45-45
<正>所谓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之间以改组、联合、出售、转让等方式,让渡企业的财产所有权、股权、经营权、财产使用权等权利,剥离企业的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实现企业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凋整,从而达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它是资产经营的一种形式,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功能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至少有以下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黄列 《特区经济》1996,(3):44-46
<正>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城市。进入1996年,已走过15个春秋的深圳特区,面临“九七”回归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胜地”的发展战略。而以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的上海,则提出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蓝图。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发展经济,金融先行,因此,建设金融中心皆被列入沪深发展战略的重点。那么,沪深两地在成为21世纪的金融中心方面,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作个比较。 一、中央重视程度 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中,中央重视程度对于能否成为金融中心显然是很重要的。目前从受中央重视程度看,上海明显优于深圳。 1、政策优惠。深圳的高速发展曾得益于中央给予特区的很多优惠政策,而今这些优惠政策已由“特惠”变成“普惠”。而上海浦东虽开放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深圳的经验,且中央一开始就给予浦东十条优惠政策,其中还包括一些比特区还特的政策。 2、行政级别。上海是中央直辖市,享有省一级权限,本身具有立法权。上海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两位曾任上海市长。深圳是省辖市,虽然中央也规定深圳在某些方面可享有省级权限,但作为一个省辖市,?  相似文献   
5.
黄列 《特区经济》1996,(12):45-46
<正> 一、“深强沪弱”—’96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特征如果以1990、1991年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先后成立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开端的话,那么,当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5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在今年迎来了新纪元.1996年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下,沪深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作出了超前反应,演绎出几乎整整一年的长牛行情.其中尤以深市最为突出.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火爆行情后,深市以整体升幅约3、4倍,日均成交量一、二百亿的骄人成绩,再度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流市场.“深强沪弱”成为’96中国证券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深强沪弱”可以从以下几点获得验证:1、深市升幅强劲、回调有限而沪市上升乏力、回调较深.以指数计算,深市从1月份的924点的最低点升至目前的4000多点,已上升3至4倍,而沪市从512点升至10OO点,仅涨了约1倍.“深强沪弱”体现在深市大涨小回而沪市则相反.深市从1月的1000点至6月的2000点,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回调,从6月的2000点到10月的3000点,期间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缅甸等对价格低廉、 服用性能与真丝相近的印花仿丝绸需求极大,特别是白涂料勾花边仿烂花效果仿丝绸印花布更受青睐。 但仿丝绸通常采用的涤棉混纺织物酸减量处理方法易在其酸减量工序中造成白涂料脱落和泛黄, 这成了制约该产品印制质量的瓶颈。为此,我厂对该品种的印花工艺进行了工艺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我厂用白涂料和分散染料共同印制涤棉仿丝绸的工艺特点及产品风格作一介绍。 一、仿烂花效果印花仿丝绸的特点 仿烂花效果仿丝绸印花布与普通仿丝绸印花布不同之处在于其图案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非均衡分析华民黄列(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一、导论自1992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全面的开放政策,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特别是来自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FDI),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这些外国资本不仅弥补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缺口,提高了国民...  相似文献   
8.
黄列 《特区经济》1995,(10):16-16,28
<正>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突出表现为计划外快速发展的“市场”部分与原计划内改革滞后的国有经济部分并存的双重体制.这一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表现在:①国有企业吸纳着大量人才、资金但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②两种体制相互摩擦冲突,造成收入不均;③利用双重体制的寻租和腐败行为蔓延;④滞后部分限制了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因此,我们应该抓紧时机,重点攻坚国有经济体制,以改变目前的双重体制格局.如果说改革之初利益关系不宜剧烈调整(摩擦成本大),逐渐摸索切实可行(实施成本小),因而渐进改革是一条成本最小化之路;那么我们在目前双重体制的经济扭曲日益严重(实施成本大)和17年改革成绩使人们能承受较大利益调整(摩擦成本小)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体制实行较激进的“伤筋动骨”改革,也将同样是一种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