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在武器装备、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同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同时美国和欧洲在关键军用电子元器件方面也迅速扩大了禁运范围和禁运品种,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型号配套任务使用的进口电子元器件就有数百项遭到了禁运,这对我国宇航产品和武器型号的研制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条件下可贸易资源价格在国际间迅速趋同,对我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提出紧迫要求。为此必须在微观层次上消除物理和经济意义上的资源浪费,推动技术进步;在宏观上使资源市场价格和其均衡价格相一致。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大在构造市场主体、完善竞争秩序、转变政府职能领域的改革力度,从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和政府能力三个层次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包括界定资源产权、理顺资源价格、完善社会性监管、改进财税激励政策、推动资源节约型技术研发和消费观念引导等。  相似文献   
3.
历史认知与中日政经关系:影响测度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认知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焦点和根本问题,现有文献普遍认识到历史认知问题的重要性,但仅限于定性描述。为测度历史认知问题的影响,在SAS统计软件包中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①结果表明历史认知问题严重损害双边政治关系,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则以2000年为界,此前非常明显,此后非常微弱。在测度的基础上,用博弈论的框架对历史认知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只有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从而改变双边的博弈收益,中日历史认知问题的僵局才能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二,而“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下降20%。找出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对这个问题,结论不一,有研究认为结构调整是决定因素,也有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本文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年到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1993年到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5年,产能过剩问题就已经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担心.今年以来,产能过剩的许多迹象更加明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变得越发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从激励约束的本义来看,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乃至全部货币性报酬无疑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货币性报酬,有分为工资、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的,有分为年薪的和期权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包括经营者、管理人员、知识工作者以至普通工人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研究收入对全体职工激励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能源强度究竟有多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单位GDP能耗已经列入我国的发展目标,正确理解中国当前的能源强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起点。目前,对能源强度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要么机械引用按汇率计算的GDP数据,严重高估了中国能源强度;要么机械引用世界银行提供的基于购买力平价的GDP数据,严重低估了中国能源强度。此外,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能源强度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能源强度偏高的原因。本文给出了一个更有可信度的能源强度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中国能源强度的现状,同时,从经济角度阐述了造成中国能源强度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总体上看,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小于部门强度因素,但近几年,重工业比例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2003年工业能源强度反常上升,78%都可以归因于这一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能源强度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