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测度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新四化"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相对发展指数,从库区整体和区县两个空间尺度以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对库区的"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新四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上提升均比较明显,但"新四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值都集中在主城及周边区县。(2)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整体尺度的"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比较有限,相对发展指数处于"新四化"发展同步于生态环境状态。县域尺度的协调度指数平均值介于0.549~0.818,且库腹区县的波动幅度大于库尾区县;相对发展指数平均值介于0.461~1.174,其波动规律与协调度指数相反,即库尾区县的波动幅度大于库腹区县。(3)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协调度指数和相对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圈层扩散现象,基本形成了库尾高水平和库腹低水平的片状集聚区。(4)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和类型都经历了从低层次型向高层次型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都市生态敏感区内所发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各不相同。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遥感影像数据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数据,从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干扰等2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区划。在对各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沙坪坝区进行了都市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可以划分为高生态敏感区、中生态敏感区、低生态敏感区及不敏感区;基于生态敏感性分区结果,全区划分为3个都市农业功能区(都市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都市农业主体功能区及都市农业多元扩展区)与7个都市农业功能亚区(生态屏障亚区、生态补偿亚区、果蔬产业亚区、花卉产业亚区、创汇农业亚区、科普教育亚区及休闲体验亚区);针对各功能区与亚区提出了相应的都市农业功能调控方案与分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水理论,核算了2001—2010年重庆都市区食物生产与消费的虚拟水,选取食物虚拟水自给率、食物虚拟水进口依赖度和食物虚拟水压力指数3个指标对其评价。结果显示:①食物虚拟水生产量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20.05亿m3下降到2010年的17.26亿m3;食物虚拟水消费量由2001年的35.43亿m3增长到2010年的43.54亿m3;食物虚拟水净进口量在2001—2004年之间呈下降趋势,2005年后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16.39亿m3增长到26.29亿m3。②重庆都市区食物虚拟水进口依赖度较高,食物虚拟水自给率逐年下降,食物虚拟水压力指数大于100%。③在保证足够的生产能力条件下,从区外进口食物虚拟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地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而且长江三峡水库的85%位于重庆市境内,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其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原理方法,以重庆市统计年鉴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0.7269hm2增加到1.037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呈递减趋势,由0.519 6hm2减少到0.458 6hm2,期间生态赤字逐年加大,区域发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地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而且长江三峡水库的85%位于重庆市境内,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其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原理方法,以重庆市统计年鉴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研究时内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0.7269hm^2增加到1.037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呈递减趋势,由0.5196hm^2减少到0.4586hm^2,期间生态赤字逐年加大,区域发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