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0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以辽河流域(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布局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现有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等的影响,以及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得出目前辽河流域(辽宁省)的产业布局还存在与功能区划不匹配、布局过于集中、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提出未来其产业布局优化的总体策略,并指出应从落实功能区划、完善经济区格局,以及构筑高效的主导产业空间体系等方面优化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
"产品导向"的环境管理制度是在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深入的基础上,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总结国际环境管理制度演变历程,揭示了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目前国际上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产品导向"环境管理制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PR),深入剖析了EPR的政策内涵和运行机理;最后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实施EPR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在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深思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影响环境的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演变趋势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定性与定量分析了内蒙古2001~201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以期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优化经济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与失准、测算方法的差异与缺陷等原因,直接导致对区际产业转移定量研究成果较少,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趋势与规模认识不清。文章在对区际产业转移界定和各类测算方法优劣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提出一种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测算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转移为例开展应用研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污染密集型制造业从京津冀向全国其他地区转移,从北京向天津、河北两地转移,转移量已经颇具规模;重污染制造业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京津冀向全国其他地区转移,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北京向天津和河北转移的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现有隐含碳研究文献进行阅读梳理的基础上,从隐含碳的定义、内涵、研究趋势和测算方法出发,重点关注投入产出法在隐含碳研究中的应用,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投入产出法在隐含碳研究中的应用展望。总结得出:隐含碳是各行业产品和服务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之和,可从生产侧和消费侧两个角度诠释;隐含碳核算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和投入产出法,其中投入产出法应用较广,是隐含碳研究的主流方法;投入产出法主要应用于生产、贸易领域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隐含碳在产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转移;隐含碳研究客观上将呈现出核算方法精细化、研究尺度具体化、应用场景多元化趋势。今后研究可综合集成多种方法,弥补投入产出法的缺陷,使其在隐含碳核算、隐含碳流动驱动机制、隐含碳排放情景预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评价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构建全面、科学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过程—效应原理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基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选取28个指标,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分析了我国2000~2011年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并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全面推进形成规模阶段,从过程和效应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减物质化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强度投入,经济增长方式是非持续的.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消除社会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行减物质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减物质化发展和循环经济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过程代谢模型,分析了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率及产品耐用性等因素对经济活动中物质消耗总量的影响.结合宝钢的减物质化发展实例,探讨上述因素在减物质化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减物质化相关途径和对策,包括遵循全生命周期原则、倡导绿色和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推进技术进步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环保产业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构建基于"投入—产出"逻辑的绩效框架体系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DEA组合评价方法对全国及主要环保产业集聚区环保产业绩效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及各区域中,只有京津冀的综合技术效率达到了DEA相对有效,表明投入和产出要素的技术和规模效率均为最佳状态;珠三角、长三角和全国综合技术效率均无效,长三角综合技术效率无效的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珠三角和全国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基于我国及区域环保产业绩效评价结果,从调控环保产业规模、优化投入要素等方面提出了全国及各区域提升绩效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干草原火动态及火险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其中1967~1970年、1983~1985年无记录)共计37年的火情及气候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影响草原火险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指标,并考虑火发生的综合条件,确定了草原火险气候区划的指标系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进行了火险气候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