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要对高收入群体投机性持房的经济约束机制继续缺失,中国房市就将会继续在供不应求的虚假繁荣和市场支撑空心化两极之间持续、周期性地震荡。但不像股市,房地产是战略性、支柱性的龙头产业,房市交易量牵动的是整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基础支撑悄悄地转化为投机性需求,中国房市陷入了投机循环的喇叭口陷阱。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和"经营城市,经营土地"推动的中国经济也被奠基于投机需求的沙滩之上。房市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房市平稳、理性回归,从高收入群体的投机性需求转向中等、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是避免房市危机演变为经济灾难的关键。渐进、策略地开征物业税,建立持房成本约束,在房市中确立经济自律、市场约束的市场化机制,中国房市才能摆脱在供不应求虚假繁荣和市场支撑空心化两极之间的震荡循环,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正统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统经济学的微观理论范式隐含了三个基础性假设:偏好的内涵不变性、偏好的外延无关性和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行为经济学研究揭示了选择行为的结构化效应、引出效应、占有效应.这些研究表明,偏好关系在决策者与其身处的环境之间高度随机的互动过程中被塑造,并动态演进,偏好的内涵不变性和外延无关性假设受到了致命的质疑.思维会计原理作为多元的结构化过程,取消了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正统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遭到了行为经济学的系统解构,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建立资本约束是当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将确立商业银行风险自律的商业原则,有效协调银行经营的公益性和商业性.中国银行业有希望由此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历史沿革,在资本约束机制建立过程中,在相当长时间里,必须高度重视资本约束下由于资本稀缺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陷阱.在中国银行业引入资本约束的路径选择,将是关系中国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分析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引入资本保险制度,将是解决资本稀缺问题、避免流动性陷阱的一种可行选择,并将为引入资本约束机制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竞争战略程序化 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战略决策是该实体在该时期内务种经济活动的灵魂,其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率将直接取决于既定战略决策的有效性。各种经济活动都将围绕战略决策展开,所有系统资源都将围绕战略决策进行统筹调度。因此,战略决策不仅仅是最高级的决策行为,也是核心层次的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统经济学知识的性质与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作为人类关于经济现象的知识,无法回避认识论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我们必须追问,经济学何以可能?也就是说,姑且不论真伪,也不谈科学或非科学,经济学知识是否有可靠的依据?如果有,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或者经济学知识依据的来源是否可靠?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正统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在正统经济学范式中,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经济人是正统经济学体系中的经济原子,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决策的定量评估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燮刚 《金融论坛》2003,8(5):48-53
在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 ,由于公司评估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各种公司信用评估模型都主要起参照作用。本文对公司信用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明确界定了商业信用支持度的经济概念 ,解决了公司信用分析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传统公司信用评估模型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建立了关键因素决策树分析框架 ,为公司信用评估提供了分析技术。为了解决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框架下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 ,作者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技术 ,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司贷款违约率的方法框架 ,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决策以及采用内部评级高级法提供了实质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的困境与行为经济学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开始对情感、策略互动行为、社会效用、决策者在未知世界中的选择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最近几年综合形成了多种由理性系统和非理性系统组成的双系统模型.这些双系统模型与2 000多年前的柏拉图马车模型同构.经济学研究对柏拉图的回归,表明经济学仍然处于单极化本质主义的结构化陷阱之中.研究分析表明,经济学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正是经济学转向关系论,走上希望之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行为经济学家沿着心理现实化方向对正统经济学④进行了系统反动。在早期,行为经济学主要局限在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内,在技术层面做修修补补的工作,比如把决策权重与概率的线性关系调整为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把价值载体从财富状态量调整为变化量,或者在确定决策权重时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比如模糊性)等。随着心理现实化的继续拓展,行为经济学逐渐触及正统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行为经济学旨在实现正统经济学心理基础现实化的努力,逐渐演变为对正统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系统解构。正统经济学逻辑的起点和前提—-预先得到完备界定的选择集和基于其上的偏好关系——的合法性受到了致命的质疑。行为经济学由此放弃了经济学的规范性理想,转向了描述性,开始综合形成以有限理性为内核的双系统模型。行为经济学在描述性转向过程中建构的双系统模型,与两千多年前柏拉图马车模型完全同构。这彰显了经济学在单极化本质主义思想传统下必须面临的重重困境,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行为经济学的心理现实化与正统经济学的微观心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哲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对决策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Edwards(1954)第一次向心理学家介绍经济学详细、庞大、数学化的选择理论后,决策理论才引起了心理学家群体的注意(Slovic,1991)。Simon(1955)对效用理论中的最大化假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示了决策者必须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指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将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际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将致力于达到满意解,而非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