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发展的空间表现,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区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区域在全球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戈特曼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六大都市带之外,在其他地区还出现了大量正在崛起的新的城市区域.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发展表明,城市区域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新兴城市区域将得益于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城市群战略,依靠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例的国外城市郊区化发展历程表明,大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单中心集聚到多中心协调发展的复杂过程。国外郊区化的机制是为适应城市不同阶段发展需要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形成的。中国城市郊区化更多的是借鉴国外范式、结合本土实际,并在行政主导下逐步推进的。中国的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为初步郊区化和新郊区化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的新郊区化特征和机制与2000年以前的郊区化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我国城市的郊区化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和不协调的地方,应从多方面入手予以科学地完善。  相似文献   
4.
前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称为商业改进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简写为BID)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复兴发展模式在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出现,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采纳.从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成立第一个BID以来,BID模式迅速扩散到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BID堪称当代西方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一大创新,我国学术界对商业改进区的介绍和研究还颇为少见[1][2],其实施有效促进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复兴和繁荣,提升了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单核心和多核心人口分布模型模拟了上海1990年代的人口分布模型.(1)单核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Clark模型在拟合1990年的城市中心区和2000年的城市中心区以及中心近郊区时占优.Smeed模型在拟合包括郊区的全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分布时占优.(2)多核心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布.1990年的模拟,上海有2个人口分布次中心,都分布在城市的核心区边缘区,多核心结构刚刚发育,城市核心对上海人口分布起主要作用,200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6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分布在中心区和近郊区,各个次中心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多核心结构已经发育较为成熟.2000年上海人口扩散的距离较1990年远.(3)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变动,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已经从简单的单核心结构变为复杂的多核心结构.由于上海城市郊区的发展,城市郊区和原城市核心区一起组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变化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以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单核心和多核心人口分布模型模拟了上海1990年代的人口分布模型。(1)单核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Clark模型在拟合1990年的城市中心区和2000年的城市中心区以及中心近郊区时占优。Smeed模型在拟合包括郊区的全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分布时占优。(2)多核心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布。1990年的模拟,上海有2个人口分布次中心,都分布在城市的核心区边缘区,多核心结构刚刚发育,城市核心对上海人口分布起主要作用,200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6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分布在中心区和近郊区,各个次中心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多核心结构已经发育较为成熟。2000年上海人口扩散的距离较1990年远。(3)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变动,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已经从简单的单核心结构变为复杂的多核心结构。由于上海城市郊区的发展,城市郊区和原城市核心区一起组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变化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上海人口密度模型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单核心和多核心人口分布模型模拟了上海1990年代的人口分布模型。(1)单核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Clark模型在拟合1990年的城市中心区和2000年的城市中心区以及中心近郊区时占优。Smeed模型在拟合包括郊区的全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分布时占优。(2)多核心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布。1990年的模拟,上海有2个人口分布次中心,都分布在城市的核心区边缘区,多核心结构刚刚发育,城市核心对上海人口分布起主要作用,200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6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分布在中心区和近郊区,各个次中心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多核心结构已经发育较为成熟。2000年上海人口扩散的距离较1990年远。(3)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变动,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已经从简单的单核心结构变为复杂的多核心结构。由于上海城市郊区的发展,城市郊区和原城市核心区一起组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变化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社科基金具有重要导向意义,对其质量和绩效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国家社科基金效益。文章利用“十三五”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从项目类别、学科、地域、所在系统及研究机构等维度分析结项数量、质量、研究周期等质量和绩效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年度项目结项率和结项优良率不高;结项项目的平均研究周期较长;不同项目类别、学科、地域以及所在系统的结项特征呈现差异特征。未来,应更加重视结项,加强结项研究,对不同区域、学科、系统和机构针对性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社科项目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WoS的SSCI和A&HCI发文数据,从发文的年度、主题、合作国家地区、合作机构、研究热点等维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推动我国高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近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文量增长明显,但仍存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话语权不强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提升发文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