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我国先后启动商品粮基地建设、粮棉油糖生产大县建设、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等,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取得显著成效,为新世纪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法规,以应对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对我国农业形成的挑战,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梳理当前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特征,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对我国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文章在对我国部分特优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揭示特优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阐明特优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大关系。[结果](1)当前第一阶段特优区认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特优区在省级地区形成全覆盖格局,但地区间还有差异,表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分布特征。(2)特优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流通体系不健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同质竞争等问题。[结论]下一阶段特优区建设中,应从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明晰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形成机理等方面着手,夯实特色农产品发展基础,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集聚特征,探索沙棘产业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我国沙棘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1988—2020年企查查平台沙棘企业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沙棘企业空间分布范围、空间集聚程度、企业经营内容等方面,对沙棘产业时空集聚特征及布局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1)1988年以来我国沙棘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但2008年以来增速明显提升,2018年涨幅最大;(2)对2010—2020年沙棘企业进行全局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沙棘企业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在11年内不断加强,形成了疆北、青甘、陕晋蒙、东北蒙东四大集聚单元;(3)我国沙棘企业现有经营内容以原料种植、初级加工和沙棘销售为主,产、研、销区域分工明显,一体化水平较低,沙棘科技研发与精深加工整体较弱。结论 我国沙棘产业集聚优势显著,但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产加销布局分散、精深加工与科技研发能力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蔬菜价格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我国蔬菜田间收购价格、批发市场价格、零售市场价格的变动特征和变化动因着手,对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蔬菜产能过剩、跨区流通和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导致蔬菜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包括对蔬菜生产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大力推进蔬菜生产本地化,构建完善的蔬菜流通体系以及鼓励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国家稳定发展的根基。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是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措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指以确保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异规律,探究影响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真实空间交互效应,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1)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呈波动增加的态势,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各省份粮食生产状况差异较大;(2)粮食高产市域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偏移,生产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趋势,整体呈收缩集聚态势;(3)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化肥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对当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产业地位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具有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因素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 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日趋明显,要继续加强高产集聚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高产集聚区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要适当引导其他区域积极发展粮食生产,防止“去粮化”现象发生。同时,各区域要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要素互补,并基于市场机制来调节长江经济带粮食供给与需求,以实现区域内粮食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增速加快、研究向更深和更广领域发展、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等。论述了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公众接受程度低、安全管理面临挑战、技术配套不够完善、国内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落后,同时就我国今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桑蚕生产面积、生产产量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文从我国桑蚕生产现状出发,归纳总结了桑蚕产业的发展优势条件包括地理的、经济的和技术上的,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