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非优区的开发实践离不开开发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本在评析国内学术界旅游非优区开发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几个阶段,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两个维度构成;(2)地方依赖(ξ)对地方认同(η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1=0.87,t=13.13);(3)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57,t=9.85;β21=0.66,t=10.20);(4)地方依赖(ξ)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η1)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地方认同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γ21直播=0.26,t=1.69;γ21间接=0.36,t=2.79)。本文的研究对古村落的资源保护以及古村落居住新区的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游客对旅游地的依恋情感是刺激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因而地方依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测算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对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而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文章以韶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在红色旅游的情境下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到传统旅行费用模型中,测算红色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而评估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考虑地方依恋因素后,韶山风景区的总游憩价值为676.65亿元,每位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经济价值为556.40元,对韶山总游憩价值的经济贡献率为19.2%,可见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文章证实了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情感关系的经济效益,明确了游憩价值评估中纳入环境心理因素的必要性,可为红色旅游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游客管理和情感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旅游者感知评价是旅游产品特性研究的重要视角。以井冈山为案例的研究表明,井冈山的旅游产品仍然以思想性与教育性为主,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弱,未能很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由此反映出井冈山旅游在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上的不足。旅游产品特性研究对于井冈山及其他红色旅游地的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和旅游地功能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遭受"挤压"和"形变"都是其主导诱因。尊重历史,传承记忆,文化旅游地的城市记忆功能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文跃 《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地方感——旅游规划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感是近十多年来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地方感研究从人的感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地方感理论与方法对于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2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鸟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依恋情感,此情感促进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自然共情和环境教育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在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加强了环境教育感知,地方认同显著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自然共情比环境教育感知更明显地影响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但环境教育感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据此,景区管理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在避免对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产生冲击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与候鸟的接触,同时改进景区内环境教育设施,以促进游客自然共情的产生和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探讨了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经济成本提高”、“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6个维度;(2)总体上看,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感知,同时对其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尚未感知,而对其引发的生活和经济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旅游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的感知差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在时空上存在差异;(4)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与接待地社区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识别社区中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和最大化全体村民的支持程度.本文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在调查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皖南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五种类型.与国内已有的居民类型结果相比,本研究结果中理性支持者由2003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30%,并出现了6.2%的反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从开始的狂热冲动逐渐向理性、成熟转化.当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中"社区导向"的趋势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