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可追溯产品购买意愿的研究,结合南京市地区消费者对可追溯肉鸡购买行为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可追溯肉鸡购买意愿与个体统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可追溯肉鸡购买意愿之间有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其理论对于如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两极分化等问题还存在一定局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空间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能为协调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参考。它强调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践需要从把握空间演化的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逻辑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生产”观念转变以及“时空修复”逻辑工具的运用。除此之外,在“空间正义”成为协调发展的优先价值情境下,还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新格局得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剖析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入手,深入研究我国保税区基于区域优势进行功能定位的意义和各功能定位的区域优势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各保税区基于区域优势的功能定位图.并对各种功能下的国际物流业务运作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针对天津港保税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社会分工视角下从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经济塑造城市网络的理论机制,并匹配201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上市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网络中心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相较于吸引外部投资,数字经济增强城市对外部城市进行投资的效果更甚。机制检验表明,深化社会分工是数字经济加强城市网络经济关联的重要路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和多中心空间形态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网络中心性的边际效应。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网络不仅要重视平台分工网络构建,更要加快推进政务互联互通与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6.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对于打破城市群内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地市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依旧存在,但高铁的运营与经济协调会显著降低了该地区市场分割水平。(2)高铁运营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将边界延伸至2小时交通圈。(3)高铁运营对于其他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对本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而城市群内的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仅在相邻地市间发挥作用,对于非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2022年11月26日,由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8.
9.
城市群建设是否能够重塑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网络结构和空间格局?在缺乏足够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为我国整体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6年我国八大城市群内143个地级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演化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群建设能够强化通信邻近和方言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正向影响,以此来提高跨区域创新合作水平及其空间相关性。而这主要是借由高铁网络的建设以及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而实现的。最后,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通信邻近会逐渐弱化地理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方言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正向作用,但即便如此,地理邻近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依旧存在,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姚常成  吴康 《经济地理》2020,40(3):63-74
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为谋求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尚有争论。通过分别采用城市人口数据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流数据来测度八大城市群2000-2016年形态多中心和知识多中心程度变化。其次,利用我国八大城市群14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考虑双重差分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形态和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虽然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作用效果不显著,但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却能通过借用规模行为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间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