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官禄制度的确立及其对鲜卑族封建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的官禄制度,论及者不少,但多注意太和八年初颁官俸一事,对其他问题,也有一些探讨,不过大都比较零碎。本文试就北魏官禄制度的确立和各项具体内容以及它与鲜卑族封建化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北魏由临时班赏从臣到确立官禄制度的历史转变 北魏前期,百官无禄,这一点孝文帝元宏于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六月丁卯初颁官俸制的诏书中说得十分消楚: “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 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 改。……”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北魏的租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是魏晋租调剥削办法的延续、发展,并成为北朝隋唐(两税法成立之前)时期封建政府对广大农民进行赋税剥削的基本模式。然而,北魏租调制度自身亦经历了不断变化、演进和逐渐趋于相对完善的过程,并对这段历史的复杂关系,拓跋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考察北魏租调制度,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加深理解当时历史的进程。本文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先就北魏前期(孝文帝改革之前)的租调制度再作一些探索,提供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至于孝文帝改革后实行的新的租调制度,以及与租调制度密切相关的徭役之征,因篇幅限制,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鲜卑拓跋部创建的均田制,不仅在鲜卑族居支配地位的北朝时期被推行,而且随后继起的隋唐汉族政权也继续实施,直至唐中叶以后,才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为什么由一个比较后进的民族推行的土地制度,竟能为封建文化十分发达的汉族乃至汉族建立的政权所接受,在中原地区(有的学者认为后来还推广到南方)存在三百年呢?均田制的产生和推行,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学者们对此作过大量有说服力的探索和论证,这里不再复述。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应该注意均田制度自身的不断变化,它的私有化倾向。其中,从桑田、麻田到永业田的演变,永业田的扩大,则是关键之一。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作初步探讨,借以揭示均田制久施不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均田制度曾是北朝和隋唐时期土地国有制的主要形态,由鲜卑族的拓跋魏于太和九年(485年)首先在中原地区推行。这一制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它是针对当时北方地区的土地兼并、户口逃散、经济破坏而采取的调整土地关系的重大措施,并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传统、宗族血缘纽带的残留有着密切关系,其本质则是为了把尽可能多的劳动力与土地结合,籍以实现封建租税剥削和稳定封建统治。但均田制首先由拓跋族推行,并在鲜卑族居支配地位的北朝时期继续发展,这一事实又说明,从民族关系上讲,它与拓跋族等鲜卑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以拓跋族的历史演变为基本线索,着重探讨一下均田制与鲜卑人的关系,并籍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其封建化的进程以及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和民族融合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
宇文泰是北朝后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兹就其事业成就,特别是他建立政权的社会经济改革等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宇文泰的早期活动 宇文泰(公元507—556年),字黑獭,鲜卑宇文部人。相传宇文部原出炎帝之后,其先世“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因而也就鲜卑化了。宇文泰祖上原居辽西,后降后燕为官,旋归北魏,以豪杰徙迁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遂世居于此,因称“代武人也”。因此,宇文泰出身于北镇鲜卑豪族家庭。泰父宇文肱于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镇军人起义时,曾参与攻杀破六韩拔陵大将卫可弧。及鲜于修礼领导六镇流民在定州(今河北定县)起义,字文肱率众参加,战死于定州。宇文泰少时随父在鲜于修礼军中,鲜于修礼被害后,转入葛荣起义军中。  相似文献   
6.
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魏前期徭役征调的对象及其变化拓跋魏是十六国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而且当它征服周边诸族和初临中原之时,还处于刚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征调徭役方面,即具有与其社会发展水平和情况相适应的特点,也有在前代和同时并存的其他政权影响下不断沿袭汉族封建徭役制的倾向.而徭役征调对象所呈现的复杂情况及其变化,正是这一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徭役征调的对象,可以粗略归纳为三种情况,现逐一介绍并述其演变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鲜卑拓跋族由游牧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历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鲜卑别部拓跋氏,本是漠北草原的原始游牧部族,“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昭成皇帝什翼犍(338—376年)时,拓跋氏虽已进入建立国家的发展阶段,但他还自称“漠北人能捕六畜,善弛走,逐水草而已”,仍处于游牧时代。而在太祖拓跋珪建立北魏(亦称拓跋魏)国家的过程中,特别是建国之后,拓跋氏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要变化,即开始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由游牧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历史转变,这对拓跋氏社会的发展,对当时中国北方社会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转变并非一下子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道路,才得以逐步实现的。本文试就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略作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现已发现的唐代敦煌地区的户籍和手实,反映了这地区执行均田制的具体情况.学者们对这些原始的均田制资料作过许多研究,揭示了许多情况,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尚待探讨,户籍和手实中常见的“自田”,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自田”见于均四户均田土地的四至,即与该户的均田土地为邻,所以搞清“自田”问题,对研究均田制的实施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在《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①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北魏前期徭役之征从落后、原始的状态走向制度化的趋势,强调了对州郡百姓征役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现在接着来谈自孝文帝改革以来的北朝徭役制度和徭役之征的轻重问题。 一、孝文帝改革以来北朝诸政权关于徭役的条令 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始行均田制,接着于下一年又颁行了三长制和改革赋役制度。关于改革租调问题,我已撰《略论北魏孝文帝以来的租调制度》一文②。这里就谈孝文帝太和改制中所涉及的摇役问题。《魏书》卷110 《食货志》云:  相似文献   
10.
新民初探     
新民常见于北魏时期,作为一种群体和阶层,因其涉及北魏社会的性质和经济结构,故而颇受人们的注意。学者们对它作过论述,但多不太系统,在看法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这里试就其来龙去脉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索,略抒己见,为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参考意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