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6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食糖为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亦是食品、医药等工业的原料,但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食糖不足的国家,往往一年需进口近百万吨。因此,为逐步做到食糖自给而因地制宜地发展糖料作物生产,便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可是湖南省糖蔗生产的发展却招致了一些非议。有的人认为湖南省根本就不该种植糖蔗,而应发挥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经济研究》1982年第11期发表了张桐的《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文,就如何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发表了看法。文章指出,198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只有652斤,比世界平均水平(841斤)少五分之一。建国以来,我国曾经是粮食出口国,1961年开始净进口,近几年平均每年进口170多亿斤。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国土整治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徐青、吴传钧、宋家泰、李德仁、杨树珍五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土局和江苏省计委、建委的负责同志,有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生产部门和高等学校的老专家及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共二百多人。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江苏省副省长刘和赓、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熊毅和国家计委国土局局长徐青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还有十二位专家学者就一些重要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1980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地理学会代表大会上,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以来,尽管对“复兴”的提法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发展已在迅速起步了。1981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人文地理学讨论会,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标志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扫除障碍之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而这次于5月7日至11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第二次人文地理学讨论会,则是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亦不平衡。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组成合理的经济网络,以求得全局上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必要科学地进行全国大经济区的划分。目前,不少专家学者已对此问题做了大量很好的研究,思想活跃,百花齐放,方案纷呈,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化。在已见到的全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中,多将湖南划入以武汉为经济中心的华中经济区,就此,笔者拟结合对湖南、广东、湖北实际情况的分析,发表一点意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其中,研究地理环境变化发展规律的是自然地理学,而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就是人文地理学。但我国地理学界在解放后由于受苏联的影响,只注意了对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忽视了对人文地理学其他部分的探讨,以至影响了我国地理学的健全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地理工作者认识到这个问题,建议在我国开展对人文地理学的全面研究。因此,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在今年5月13日~19日于杭州召开了我国解放后的第一次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