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李抗 《国土经济》2008,(19):17-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政策规定:一户只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场所,农村住房又是一户农户最大的财产。然而在农村城镇化、产业工业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逐步转化为“城镇边缘人”的同时,农村大量出现农地抛荒,村庄空心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隐形的宅基地流转现象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抗 《北方经济》2012,(9):80-82
正"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自2006年起,中组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由地级财政全额负担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安排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去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土地抵押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土地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提供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的,为抵押人,接受土地使用权担保的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土地抵押权是指在土地抵押关系中,抵押权人对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附着物所享有的处分权和优先受偿的相关权利。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土地抵押权是指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法律只允许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而对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土地他项权利,没有明确规定。一、土地抵押权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土地抵押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土地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提供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的,为抵押人,接受土地使用权担保的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土地抵押权是指在土地抵押关系中,抵押权人对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附着物所享有的处分权和优先受偿的相关权利。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土地抵押权是指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法律只允许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而对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土地他项权利,没有明确规定。一、土地抵押权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民工潮”产生的原因1、“民工潮”产生的内在条件。在人民公社时期,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靠领导安排,农民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农民无需思考、也没有必要思考该去干什么,因为别的行业是不许农民干的。农民没有择业的权力。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一切生产活动都要自己安排、决策。农闲时节  相似文献   
7.
李抗 《北方经济》2009,(12):23-25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其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李抗 《北方经济》2009,(6):23-25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其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亿万独立的农户经济。正是这种独立的农户经济的出现,使合作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特别是当农民个体的积极性已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更需要合作经济以它的合作效益将已徘徊的农业生产引向逐  相似文献   
10.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抵押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业务,立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实践上产生许多无法解决的争议,具体操作也不规范,即阻碍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又限制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社会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通过对土地抵押制度的分析论证,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对土地抵押权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