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的中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过去主要表现在提供国需民用充足的农产品转变为农民增收、启动农村市场。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农村是最广阔的国内市场 ,农民不增收 ,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市场萎缩 ,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目标都无从谈起。对于我们四川这样一个80 %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的农业大省来说 ,农民的增收 ,更具有事关在全省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全局意义 ,是四川省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今年上半年 ,在我省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 ,我省农民增收的态势发生了一些变化。1 …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变"两难"为"双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市场疲软已成为我国当前诸如工业滑坡,经济效益下降,资金短缺加剧,“三角债”普遍,财政减收等一系列经济矛盾和困难的根源,启动市场已成为走出困境的关键。形成市场疲软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浅层次的需求、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有较深层次同金融、财政、税收、分配等经济政策的关系,甚至有与整个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周期的更迭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探讨市场疲软的成因,寻求克服市场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连续几年粮食减产,农业滑坡的警钟,使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号召被各级党政领导自觉地接受,确实把发展农业,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放到重要位置.农村干部和农民都说:"自从生产责任制以来,政府没有象今年这样抓农业.如果前几年也这样抓的话,不会出现粮食连续几年减产了."冷落了几年的农业热起来了,这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欣喜之余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忧虑,因为今年农业热起来了,只是政府这一头,而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本身却还是冷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农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启动,多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杜受祜葛家瑜一、贫困地区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所讨论的贫困地区,重点是指的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同时又因为这些贫困县基本上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各省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除少数大中城市及交...  相似文献   
8.
一、退耕还林,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为我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特色经济提供了机遇。1998年9月在四川省率先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了禁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个重要的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标是治理因为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地开垦种植造成的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直接的动因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水害,促成了中央下定决心。今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关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的战略号令,朱镕基总理…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的历史纲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以来,在半年的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频繁的、高强度来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原因一是强调其重要性,二是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等把好经念歪情况。鉴于此,本文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问题:现实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分析:1.在粮食生产基础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又面临着人口持续续长、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消费结构变化等不可逆转的趋势;2.粮食增长面临着的内外部条件十分严峻: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发掘、农业技术潜力的释放等均是不易之事。然后进一步阐明: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问题都是值得忧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