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新机会主义带来的供应链信任危机问题,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供应链系统信任管理中,结合区块链技术原理和供应链信任硬性管理、柔性管理机制,构建集区块链合约层、共识层和数据层为一体的供应链信任管理机制,并逐层揭示区块供应链信任管理的运行机理。这有助于供应链建立高度的信任氛围,推动供应链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升级。  相似文献   
2.
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基于黄河流域9省2004—2019年热电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其静态与动态效率,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黄河流域热电行业综合效率稳步上升,但上、中、下游间发展失衡,各省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期内技术效率是热电行业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经济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黄河流域热电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城市化进程过快和过度依赖政府支持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沟通交流、补齐创新驱动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和适度依靠政府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国内服务供应链研究在广度和深度都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利用元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的服务供应链文献进行分析,从服务供应链定义、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及测度、具体行业和具体领域、相关会议及其他相关研究六个主题较为全面地说明了国内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进展,进而指出服务供应链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服务供应链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旨在探析2003—2014年中国中小规模城市对于地区增长的重要贡献。结合专业化理论,在确定城市分析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功能的经济分类,进而提出了城市等级指数。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与地区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功能专业化通过替代城市规模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等级与城市人口规模积极相关,一些城市的城市规模与城市等级不一致,特别是在中小规模城市中更为突出,城市等级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小规模城市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为代表的产城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理论对中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的产城耦合情况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全国省际及省份独立发展差异导致东部地区耦合协调程度略低于西部,西部略低于中部,全国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产城耦合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且高于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产城耦合提升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而劳动力、交通可达性和技术进步则起着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DA)进行主题挖掘,以国家和中部六省两个层级的144个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频词汇、主题强度及年度变化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层级主题主要是节能发展、动力蓄电池回收等,从绿色发展的整体角度推动发展;中部六省层级的主题主要是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等,更注重从基础保障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层级间政策存在互动性不足、忽视传导渗透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刘令剑  赵公民  武勇杰  兰美娜 《征信》2021,39(11):87-92
绿色金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量化评价了2000-2020年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绿色金融的310篇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于"绿色信贷"等主题,内容上呈现出"绿色金融政策研究—国外案例研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量化研究"的演变态势,而研究前沿突出体现为"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融合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存在着概念框架缺乏、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环境不健全、与经济建设不协同等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