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66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例,也称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国家经济理论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黄灯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表现的投资过热,主要源自于长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多次博弈中形成的“学习效应”,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扩张的背后是各级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行为。因此,看待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既要看到有关数字的表象,也要了解发生经济过热的机理与背景,更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金刚  沈坤荣 《世界经济》2022,(9):152-178
本文基于2012-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日度电影数据与天气数据,借助日度最高气温的随机冲击识别了气温变化对电影消费的因果效应,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路径,模拟了中长期气候变化对电影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日度最高气温上升显著降低了电影上座率。以日度最高气温[10℃,15℃)为基准区间,更低的日度最高气温增加电影上座率,更高的日度最高气温降低电影上座率。随着日度最高气温的上升,气温对电影上座率的负向冲击主要体现在30℃(含)以上的高温区间。若日度最高气温从[10℃,15℃)分别上升至[30℃,35℃)和[35℃,45℃),电影上座率将分别损失7.89%和13.12%。结合气温变化的边际效应与气候变化下气温区间分布的右移幅度,发现在假设二氧化碳排放不变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在中期(2041-2060年)和长期(2061-2080年)均会对电影上座率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效应几乎是中期效应的两倍。通过对中国电影消费的冲击,长期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成本约为35.32亿元。本研究为研究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气候变化治理的潜在收益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政府RD补助是否一定促进企业RD投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区分政府RD补助方式作为切入点,从理论角度分析事前一次性RD补助、补贴率方式RD补助及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对企业RD投入的不同影响;并使用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只有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显著促进了企业RD投入,其余补助方式对企业RD不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产权特征进行分组后,我们发现对于非国有样本,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都显著促进RD投入;而对于国有样本,所有类型补助对公司RD投入皆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政府应更多使用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企业产权特征是政府补助时值得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影响因素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官员激励视角研究了在现行政府治理架构下,官员晋升竞争与财政分权对政府研发(R&D)补贴的影响,并将R&D补贴和治理环境内生到企业决策模型中,探寻我国企业R&D投入激励不足的原因。实证检验表明,传统以GDP为考核标准的晋升竞争显著降低了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也会减少政府研发补贴,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企业所处地区治理环境对企业R&D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政府干涉越少、寻租空间越小,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R&D投入强度也随之提高。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快地方政府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前沿文献的梳理,归纳出技术外溢的五大影响因素——股权、行业特征、吸收能力、制度变迁以及地理因素.并进一步归纳出影响因素的两种研究模式——产出回归模式和技术回归模式,分析比较了研究模式的优缺点,展望了技术外溢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摆脱相对贫困,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施政所指.本文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等效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或分城乡)中位数40%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以此标准识别相对贫困具有政策有效性.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参照系一般是同类户籍的群体,这种相对剥夺感会给国民的生活信心与心理健康带...  相似文献   
10.
沈坤荣  赵倩 《经济学家》2020,(11):19-28
当前建设用地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集中表现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失衡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错配,不仅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构成重大制约,而且导致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缺乏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主体单一,用地审批管理事权错位以及地方政府土地配置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而这些体制机制障碍也是"十四五"时期完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以化解建设用地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约束机制、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融资的依赖,才能提升建设用地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